试析音乐的审美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试析音乐的审美意识

高峡

高峡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150080

摘要古今往来,音乐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这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主观因素。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特别是音乐家的音乐审美意识的高度发展,音乐艺术本身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

关键词音乐审美意识感知

古今往来,音乐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音乐在生命的希冀中,给人以充满生命之爱的温馨和与命运搏斗的悲壮,使人在诗意化的人生途图景中沉醉在希望和梦幻所交织的朦胧意识心理状态中,使人的灵魂在韵律中得以升华。

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正如人类意识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一样,音乐审美意识作为人类意识的一种特殊存在的形态,它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美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音乐艺术的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一时的发生。马克思在1844年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类意识,其中包括审美意识的发生作了明确的论述。马克思说:“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在论及审美意识产生时,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产生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是科学的,是以人类意识,其中包括审美意识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到底是艺术在先,还是美感在先?”这是人们经常探索的问题。对待这个问题的看法分两派,一派认为是美感产生于艺术之前,并且是作为推动艺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居先存在的;另一派则以为,人类并不是先有了审美能力而后才有艺术,而且相反是先有了艺术而后才培养了审美能力。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从艺术起源的考察中发现,艺术一词在古代拉丁文中就象在希腊文的Texvɡ中一样,意味着另一种非常不同的东西。它当时是意味着一种技艺或专门的技巧形式,象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东西,而当人类拥有这些技巧的时候,审美感觉仍处于不发达的状态。这也就是说,艺术在起源时其实是与美无关的,而人的审美意识正是由于艺术的产生才获得发展的。普列汉诺夫在论述音乐的起源时说:“从我上面引证的一些事实可以看到,人的觉察节奏和欣赏节奏的能力,使原始社会生产者在自己劳动的过程中乐意服从一定的拍子,并且在生产性的身体运动上伴以均匀的唱的声音和挂在身上的各种东西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但是,原始社会的生产者所服从的拍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在他的生产性的身体运动中恰好遵照着这种而非另一种的劳动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他又说:“不,敬爱的先生,我坚决地相信,如果我们不把握着下面这个思想,那么我们将一点也不懂原始艺术的历史: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因此,柴勒在《音乐四万年》中说“对原始人来说,音乐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力量。”总之,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以音乐艺术的存在为前提的。音乐审美意识的原始发生是如此,现代人高度发展的音乐审美意识,也是以音乐艺术的高度发展为发展前提那更是自不待言的。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对审美意识所作阐释,他们所提出的种种说法,无论是柏拉图的“迷狂”说,舍夫兹别里的“内在感官”说,或是康德的“先天的共同感”等,都不是心造的幻影,是经不住事实检验的。

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这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主观因素。既使是生活在音乐艺术获得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假如没有审美的实践,没有对音乐艺术的长期接触与反复吟味,那么他就不可能具有音乐审美意识。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以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来存在着,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音乐审美作为人的一种主体能力,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人的主观因素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只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音乐的审美意识才会发生。“一方面为了使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而另方面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音乐审美意识,首先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只是在有了音乐艺术美的存在,才有可能有音乐的审美意识,同时,又只有主体审美的参与,依存于主体的审美过程,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来肯定的音乐审美感受时,音乐的美对主体来说才能成为一种的客观存在,主体才能真正具有音乐审美意识成为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主体才能真正具有音乐的审美意识。

人的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又会反转来影响和促进音乐美的发展,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特别是音乐家的音乐审美意识的高度发展,音乐艺术本身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音乐艺术作品是音乐家审美意识的物化,是音乐审美创造的结晶。音乐审美意识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音乐美的创造之中。这是由于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与非具象性的特征,它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更多地是以主观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态度的方式来进行,既更多地是客观因素消融在主观因素之中,因此,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审美意识的参与就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音乐审美意识的积极参与,音乐美才能更好地表现现实生活的美和人的思想情感的美。与此同时,音你审美意识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对现实生活美、对人的思想情感美的形成与发展所起得作用。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原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社

【3】《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