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三角形切除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子宫三角形切除的临床价值

严雪涛

严雪涛

(西安惠安医院妇产科陕西户县71030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需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次全子宫切除术式,观察组行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多数患者仍保留少量月经,且在下腹隐痛、性生活下降、更年期症状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术后FSH明显增高(P<0.05),E2明显降低(P<0.05)。结论:子宫三角切除术基本不影响卵巢功能,且对患者性生活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具有既能去除疾病有可保留子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子宫次全切术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16-02

子宫切除术一直是临床妇科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等子宫病变的一重要方法,且临床术式较多,包括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等,这些术式的共同特点都是切断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动脉上行支等,术中不仅分离范围大,而且影响卵巢血运,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术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术式的弊端。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行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治疗的子宫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需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经行常规宫颈刮片检查排除恶性病变,且所有患者无下腹部手术史、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符合子宫切除术手术适应症,同时排除绝经期妇女以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所有患者亲自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和对照组(子宫次全切除术),各30例,观察组年龄35~45岁,平均年龄(41.6±2.7)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24例(肌壁间肌瘤12例,浆膜下肌瘤7例,粘膜下肌瘤3例,混合性肌瘤2例),子宫腺肌病6例;对照组年龄34~45岁,平均年龄(42.5±2.3)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25例(肌壁间肌瘤13例,浆膜下肌瘤9例,粘膜下肌瘤2例,混合性肌瘤1例),子宫腺肌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前行宫颈涂片、诊断性刮宫等以排除子宫颈恶性肿瘤,行下腹正中切口,常规探查宫颈情况,而后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后常规切除子宫体;观察组行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术前准备同对照组,麻醉方式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耻骨联合上2~3cm处行一切口,切口长约4~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正中横行切开脂肪层3cm,并钝性分离以充分暴露腹直肌前鞘,充分暴露腹膜,并于膀胱顶上方3~5cm处撕开腹膜并进行充分探查,探查后经子宫尽量提起,使其充分暴露在腹腔外。用大止血钳紧贴子宫体对双侧阔韧带行钳夹,为充分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应达子宫峡部。用高频电刀从两侧子宫角内侧1cm处向子宫峡部方向三角形切除子宫上段,下界在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上方0.5~1cm,若不满意可适当延长,保留子宫两侧壁厚度约1~2cm,若存在出血可用出血钳钳夹或电凝止血,并用2-0可吸收线由子宫下段向上连续缝合残留子宫肌层,并“8”字缝合浆肌层。查看有无活动性出血,若存在活动性出血可用吸收线缝合,确认手术无误后,常规逐层关闭腹腔。

1.3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②术后随访:对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腹腔发生率、性生活下降包括性欲减退、阴道干涩以及是否存在潮、热、出汗、情绪波动明显、心悸、失眠等更年期症状;③血清性激素指标的测定:手术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对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指标包括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等进行测定,术前的测定时间是术前1周测定,术后测定时间是于术后6个月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子宫是女性生殖器中一个重要器官,子宫切除术尽管是治疗各种子宫病变的常用方法,但是其对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造成的破坏性较大。首先其会导致女性性功能减退,有报道显示,无论是行子宫全切还是子宫次全切都会降低卵巢血供,加速卵巢功能的减退,而卵巢是女性性能主要的分泌器官,切除子宫后对卵巢血运和功能的应用均会导致女性经历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变化[1];其次子宫切除还易导致患者合并精神抑郁症状,子宫以及卵巢的内分泌的调节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形成一个反馈系统,当子宫切除后,这种反馈环节被破坏,特别是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干扰中枢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和代谢,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更好的手术方式以解决子宫切除术后卵巢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卵巢早衰等问题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又被称为不切子宫的子宫切除术,术中仅行子宫体楔形切除,盆腔内的解剖结构基本未有改变,术后仍有条索状子宫存在[2]。从解剖结构上讲,卵巢动脉的主干越过阔韧带的全长,在到达子宫缘的上部时与子宫动脉的卵巢支吻合,且子宫上行支提供卵巢供血的50%,而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只切除子宫体中间部分,不损伤子宫动脉上行支[3],因此有效防止了术后卵巢供血的不足,为卵巢发挥其正常功能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子宫三角形切除的方法将子宫形成两个剖面后,子宫壁间以及内膜病变一目了然,所以可彻底切除病症,同时由于创面整齐,缝合也较为容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难度[4]。同时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后因其在子宫峡部和宫颈仍有少量子宫内膜存在,因此患者术后仍可保留少量月经[5],且该术式由于保留了正常的盆腔解剖关系,术后盆腔粘连的几率大大降低,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由于未切除宫颈,宫颈分泌物润滑阴道,因此不缩短,同时阴道顶部不变窄,因此患者性生活不受影响,且部分保留了H-P-O靶器官,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较小[6];再者从患者心理方面讲,由于子宫的存在患者无需背负无子宫的心理压力,因此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相比,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均大大提供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从本组资料结果中也可证实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存在的上述优势,如从随访结果来看,行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下腹隐痛、性生活下降、心悸、失眠等更年期症状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常规子宫次切除术比较,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不会对患者性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同时也不会增加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因而不会对患者术后生活影响较小。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均是衡量体内血清激素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FSH是可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促进LH的生成,若FSH水平增高可提示女性卵巢功能下降,E2为经皮肤吸收的雌激素治疗剂,其补充女性卵巢分泌的17-β雌二醇的不足,若其下降可提示腺垂体功能减低,卵巢功能不全等。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治疗前后FSH、LH和E2水平均未有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FSH明显增高,E2明显降低,提示子宫三角形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常规子宫次切除术会显著影响患者术后的性激素水平,从而影响卵巢功能。

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从宫旁操作,所以切口小,不仅满足了广大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的要求,同时小切口所造成的盆腔污染少,术后恢复快,本文资料结果已证实此点。尽管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具有上述优势,但术前应严格进行手术适应的把握,其主要适用于子宫体各种良性病变,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7],如本文所研究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外还包括子宫粘膜下肌瘤以及功血等患者,但若术中发现该术式操作困难,切忌不可勉强施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宜酌情更改术式,以提高手术安全性,以保证患者生命为第一要务。

总之,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有效保留子宫、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值得临床应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文病例随访时间较短,对于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孙彦,柴丽萍,田永杰.微创子宫三角形切除术45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2,14(18):43-44.

[2]刘美兰,郭玉华,于小玲,等.经阴子宫三角形切除术47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8):2821-2824.

[3]李月凤.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5-16.

[4]陈勇,李玉艳,梁志清,史常旭.63例三角形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13(7):870-871

[5]熊光武,梁志清,陈勇,徐惠成,史常旭.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4(1):45-47.

[6]李阳敏,罗岳西,高树生,胡辉权,罗义.腹腔镜下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中3种方法阻断子宫动脉的比较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12(5):388-390.

[7]王仲兰,高企贤,郭成秀,等.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与常规半切除术效果的对照观察[J].天津医药,2012,14(6):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