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

金洁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蔡元培对美育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当时思想意识和信仰意识出现危机,尤其是革命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蔡元培就以美育为武器,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来抵挡和反击腐朽的尊孔忠君教育思想。他十分注重人情感的陶养以及美育救国。所提倡的新的教育观念对近现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现实意义

outlineaesthetictoeducationideologyofCaiyuanpei

Abstract:Caiofaestheticthoughtgivenhighpriority.Atthetimeofcrisisconsciousnessideologyandbeliefs,especiallytheconstructionoftherevolutionaryprocesstherehavebeensomedisharmonysocialphenomenon,CaiTakeaestheticasaweapon,makeholesstatueof"AestheticEducationInsteadofReligion"famousviewstoresistandcountercorrupteducationalThoughtofloyalty.HepaidgreatattentiontohumanemotionandaestheticNourishmentnationalsalvation.NeweducationalideasadvocatedonModerneducationhasanimportantrole.

Abstract:caiyuanpeiAestheticandreligiousSignificance

引言

蔡元培依据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美育思想,这是中国的近代史中一面革新旗帜。他指出中国在坚守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同时需要兼容包并,吸取西方优质的教育理论,继而凝练成独具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美育思想。他倡导的教育理论目的在于以美育陶养人心,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信仰,培养健全人格的青少年,为今后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起源

美育,也即“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它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它在人格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真正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则是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也被后人称之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席勒对比了古代希腊社会与近代欧洲社会,认为近代大工业社会造成了人性在物质和精神、现实和理想、客观和主观等方面的分裂和矛盾,因此,席勒极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人性的这种分裂。

其实,在中国的上古时代,美育的思想就已经初露端倪,在中国美学理论中,最先成熟的是音乐理论,“乐就是礼,乐就在礼中”。孔子在授课六艺时,就希望他的学生应当懂礼数,学做人,然后再学习技能,最后成为有用的人才。中国自古以来礼教与乐教都密不可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等儒家学派的教育观念都认为人格是教育的基础,乐教为人格提升至高境界的一种方法途径,故而我们可以看到在类似于美育思想的教育一直贯穿古今。

第二章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不过在中国第一个提出美育的人是蔡元培先生,他在国外留学期间受到了康德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认为美育就是美感教育,是不可替代的。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在北大改革中得到实践,其主张把美学理论运用到了教育中,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审美态度,美育对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第一个设立美育课程的人。

鸦片战争以后,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承担起启蒙救国的重任,蔡元培抛弃前清教育中的“忠君”和“尊孔”的教育宗旨,倡导美育救国。他还坚持这样的观点:“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益的顾及。在教育上应特别注意”对后来许多艺术及也产生了影响。他在1917年发表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中设计的不同例证都指向:“陶养性灵”、“日进于高尚”,给当时的学生和青年人以深刻的印象。在1912年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里就已经明确涤除过去的“尊孔”条文,以自由信仰代之。因为孔子学说本来并不是宗教,但是,在学校里祭拜孔子的含义和氛围都已经变成了陋习,成为教条,尤其以权利来诠释它的时候,其思想的有效性与真理性便饱受质疑。前清政治学堂里的拜孔仪式存在宗教化的倾向,所以尊孔的实质极其容易偏离学术思想而转化成为宗教迷信化。袁世凯复辟帝制就是想用借尊孔来回复旧有的政治体制,后来也被人民看清。

蔡元培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在蔡元培看来宗教是一种人们对世界现象不可解释所产生的不得已的混沌之物。在以前没有科学的时代,一切人类不知道的事,都是依赖宗教来解决的,但是现在的社会文化都在日益进步,科学也越来越发达,古时候那些不可思议的现象能都有科学的依据来解释。他通过对宗教欺骗性的批判和对宗教本质的揭示,从理论上动摇了宗教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宗教往往会束缚人的心灵,使思想无法自由发展。同时各种不同的宗教直接还容易产生矛盾与斗争,常会把感情活动带入到现实的冲突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对于智育、德育、体育方面渐渐减缩,唯有美育功能在情感领域起作用。他相信宗教的作用只是一时的习惯,美感照样可以满足感情的需要,相信一种不同于宗教迷信并且没有利害关系的“美感”是可以让人更加接近高尚。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可以打破人我的局限,摆脱实用功利的束缚。因此,审美教育能达到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的目的。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引用了与康德十分接近的“知”、“情”、“意”的观念。他结合曾经在莱比锡学习的哲学、心理学、美学等理论论证宗教的地位也已经在边缘化的位置了。但是只要一提起信仰,美育就有限制,因此美育必须要完全的独立出来才能保证他的地位,美育是自由的,是进步的,是普及的。所以他坚定地认为“不能以宗教充美育,只能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思想深处,是蔡元培“教育学术救国”为一体的思想体现。他希望通过审美教育引导人们向善、爱美。在思想精神上得到提升,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然后萌芽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抗战时期,他也提倡用美育来团结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意志。

第三章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蔡元培先生倡导的美育,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塑造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北京大学。他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审美教育和艺术熏陶的内在价值来影响人,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崛起,精神上的觉悟,这是蔡元培先生终身的使命。他之前也把教育的宗旨定位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发展共和的精神,也就是说德智体美的地位是一样重要的,都应当得到重视。现如今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深受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熏陶。蔡元培提倡的美育也就是现在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途径。在现代社会压力极大的生活方式中,提升思想觉悟是极其重要的。可以使现代社会的人们调整快节奏的生活和浮躁的内心,给现代人们思想的沙漠中带来一片绿洲、一片生机。

蔡元培的在北大实施的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奠基。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念上的得到改变,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包并使得学术有了多种可能性,他把美育作为陶冶情感、解放人性、辅助到的工具。现在的中国教育虽然提倡人文教育,然而还是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的观念依然带有功利主义倾向。尤其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进步,我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生活节奏加快,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越来越有市场,而激烈竞争中的人际关系也变的愈发紧张和陌生。那么,这些失衡的现状归根结底就是因为道德失范,心理失衡,情感失调。尤其是情感的问题最为突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也注重人的感情思想。抓住感情的微妙变化与发展。审美对象是美的,陶养的过程是美育。人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等中找到他们的情感,进而熏陶他们的品味与审美趣味,应为美育的本质教育就是情感教育,情感的激活、释放、净化与升华。通过美育人们可以自由的表现情感与人感应交流,精神世界也就富足了。通过美育使主题的情感具有美好的人性内容,树立完整的人格。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吸收合理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品格,陶养自己的情操。

美育无处不在,蔡元培认为美育仅仅在学校落实,那是狭隘的,更应当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得到熏陶。蔡元培希望社会能够设立美术馆、美术展览会、剧院、音乐会、影戏馆、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对外开放,让人们有机会接受审美教育。

也有可靠的数据显示,美育对现代人身心和社会起着巨大的作用。有81%的受访者表示艺术文化对美育活动和经济发展起很大

益处,即使在经济萧条时期,仍有73%的人认为不应该削减艺术人文活动的经费。由此可见,美育思想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对社会对人们起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思想的完善也更有使命感。真正要让美育思想落实到各个层面,必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完善自我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君子弘毅,任重而道远。

结论

美育思想是进步的,对社会和现代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是人情感沟通的桥梁,能富足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有我们发自内心的领悟它,我们的精神境界必然提升一个档次。灵魂富足,文化底蕴扎实,社会教育的进步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朱光潜.谈美感教育[G].温和的修养.东方出版中心.2008.243-247.

[3])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6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王敬艳、赵惠霞.“陶养感情”: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发展、特色及对当代的启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07.

[5]吕澎.中国现代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