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李雄辉

李雄辉

(深圳市横岗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15)

【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经后路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复位率、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所以患者手术后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145-02

腰椎滑脱症是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例如退行性病变、发育不良或创伤、峡部裂等),导致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的病症,患者发病后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无力、腰痛等症状[1]。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为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在手术方式及方法上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对比,本次研究选取了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经后路椎间融合器(cage)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子啊33-72岁,平均年龄(52.4±4.6)岁。入院前所有患者均经过症状、体征及腰椎X线片联合诊断为腰椎滑脱症,入院后采取非手术治疗无效,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5例,需要进一步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根据Meyerding分类方法,I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14例,Ⅲ度滑脱2例。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术前进行插管全麻,取患者俯卧位经后正中入路,然后于椎间植入单枚装满骨屑的融合器,并通过牵张一复位原理进行复位,复位后取髂骨植于横突以及残留的小关节突外侧[2],完成后进行椎弓根内固定。

观察组:行插管全麻,然后在背部正中定位点处做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并由韧带两侧剥离双侧肌群。双侧椎弓根打入2枚合适椎弓根螺钉,C臂X光透视螺钉位置满意后,加固定棒于两侧椎弓根钉上,并在撑开后将其固定[3-4],行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并将椎间孔打开进行减压,然后将椎间盘及上、下软骨板切除,显露上、下骨性终板。切口下方露出左侧髂后上嵴,取一定量松质骨剪成碎块备用。取适合的cage圆形钛笼2个将碎骨填塞其中,后置于椎间的两侧,利用牵张一复位原理完成复位,而后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Cage适当加压。取髂骨植于横突及残留的小关节突外侧[5]。

两组患者在术后12-24个月进行随访调查,每6个月随访1次,对患者体征、症状以及生活、工作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

1.3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疗效的评价根据Nakai评分标准进行,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其中体征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工作均恢复正常为优;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及工作仍存一定程度的障碍为良;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存在轻度腰疼或下肢不适症状;体征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和生活。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JOA评分

术后疗效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优9例、良6、可1例,优良率为93.8%,植骨融合率达100%,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为81.3%(优6例、良7、可2例、差1例),植骨融合率为100%。

2.2滑脱率、复位程度随访比较

术后复位情况中,观察组16例患者中全部解剖复位14例,2例II度滑脱患者留有I度滑脱;对照组中全部解剖复位12例,3例II度滑脱患者留有I度滑脱,2例III度滑脱患者留有I度滑脱。

术后12-2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组术后复位无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等情况,同时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滑脱率、复位率随访结果比较(%)

2.3椎问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随访结果

两组在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与术前比较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有显著差异,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病症反复发作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需要进一步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对腰椎滑移进行复位和固定,目前常见手术方法包括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等。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单纯使用椎间融合器或椎弓根内固定法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易导致手术的失败。在腰椎滑脱手术中单纯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会因为钛合金材料弹性模量过高,从而导致椎体切割、cage下陷等并发症的发生[6]。同时,在后柱结构切除后会因为不稳定而引起融合器-骨界面固定松动,从而使得融合器移位,融合失败。

为增强手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临床上一般采用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实践研究证明两种手术方法结合起来可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椎间融合器可承担起椎间的轴向压力,从而化解了椎弓根螺钉的压应力,从而增强了患者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而采用椎弓根螺钉使得节段间的伸、屈运动得以有效控制,避免了伸屈牵张力的干扰,由此增强脊柱后柱的稳定。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断棒、拔钉及cage下陷、移位、椎体切割等),使得前、中、后三柱具有良好的稳固性,提高腰椎滑脱症治疗的疗效。经生物学研究,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可增强椎体间的支撑作用,减少椎体向前滑移以及固定器械断裂的问题,同时复位效果聊会、稳定程度及融合程度高。本次研究中,采用椎弓根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结合治疗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椎间融合器治疗组的81.3%,同时随访调查显示采用两种内固定系统结合组未发现断钉、断棒及cage移位情况。

综上所述,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亮,唐天驷,杨慧林等.后路BAK椎问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22(6):337-338.

[2]郝定均,温世明,窦榆生,等.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系统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8(4):273

[3]晓东,周劲松,刘团江,等.椎体间螺纹融合器与RF一Ⅱ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18(4):259.

[4]王瑞,靳安民,张辉,等.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2(2):112-114.

[5]陈亮,唐天驷,杨慧林,等.后路BAl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2,22(6):337—342.

[6]杨喜旺,付新生,蔡翔宇,等.腰椎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42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l(5):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