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心肺复苏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价值探讨

何彩霞

长沙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评估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心脏骤停CPR后的患者52例进行临床分析,用ABL800FLEX仪检测患者复苏后5min、30min、6小时、12小时动脉血乳酸。比较成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各时间段乳酸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乳酸值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5min、30min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术后6小时、12小时较成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P<0.05)。两组在6h及12h乳酸清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高乳酸,乳酸清除率越低,对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不良,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有效反映病情严重程度、预测预后。

【关键词】心肺复苏;乳酸;pH值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的普及、开展,部分心脏骤停患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自主循环得到恢复,虽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有效血流灌注得到改善,有利于患者的后期高级生命支持,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预后较差。

乳酸水平是反映组织缺氧及血流灌注的重要指标,常用乳酸清除率(Lactateclearance)表示乳酸水平及乳酸的动态变化,其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1-2]。本研究我们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Lac),以观察其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心脏骤停后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抢救治疗者;2)年龄小于18周岁的患者;3)疾病处于终末期,发生多脏器衰竭;4)24h内宣布死亡者。施行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观察30天,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33例与成活组19例。30天内完全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脱离呼吸机、临时起搏等呼吸循环支持手段者归为成活组,30天内死亡的患者归为死亡组。共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其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32±12.26)岁,APACHEⅡ(16.78±4.91)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APACHEⅡ评分等均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立即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并根据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亚低温治疗,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预防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限制入量,控制惊厥、控制血糖等。

1.2.2检测方法分别于心肺复苏后5min、30min、6小时、12小时采集右侧桡动脉血,采用ABL800FLEX血气分析仪检测血乳酸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评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统计患者入院30天内的生存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处理分析均应用SPSS18.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预后情况患者乳酸值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5min、30min时,血乳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术后6小时、12小时较成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P<0.05),见表1。

3.结论

脑复苏是心肺脑复苏的重点和难点,是临床医学亟待攻克的课题之一。心肺复苏成功后,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opathy)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例如植物人等[3],对病人造成致命性损害,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急需寻找能够早期指导及评估临床病情的敏感性指标,改善上述现状。

血乳酸是机体组织乏氧代谢产物,当其超过肝脏等器官的利用能力,可造成乳酸堆积。人体动脉血乳酸水平>2.0mmol/l时,称为高乳酸血症,乳酸升高提示机体处于低灌注状态,是反应细胞缺氧、组织低灌注的重要指标。心脏骤停时,无氧代谢产物乳酸迅速增加,通过检测该类患者血乳酸值能反应组织的代谢状况,从而判断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2004年KliegelA等[5]研究发现,生存时间超过48小时患者,乳酸是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测指标,高乳酸血症时间持续超过48小时者预后较差。国内学者王宝凤[6]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时组织和细胞缺氧,体内乳酸水平升高,乳酸清除率下降,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新生儿窒息预后,尤以抢救后6小时值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6、12h乳酸值及6及12h乳酸清除率复苏成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提示心肺复苏后患者早期保证组织灌注,观察乳酸值的变化能够指导临床早期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更好恢复组织氧代谢,改善患者预后。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ump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后,机体会发生复杂、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传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例如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已不能很好地反应组织细胞氧代谢状况,因此,需及时监测反应组织细胞代谢水平的指标,并制定出有效的获益最大的治疗方案。早期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可动态反映心肺复苏术后患者机体氧供、氧耗的平衡状态,血乳酸水平升高者需警惕其不良预后的发生,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早期监测乳酸的动态变化,可用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并为其预后的改善提供指导,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临床简便易行等优点。本研究样本例数少,其结论尚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VernonCLetourneauJL.LacticacidosisrecognitionkineticsandassociatedprognosisJ.CritCareClin,2010,26(2):255-283.

[2]MikkelsenMEMiltiadesANGaieskiDFetal.SerumlactateisassociatedwithmortalityinseveresepsisindependentoforganfailureandshockJ.CritCareMed.2009,37(5):1670-1677.

[3]KimYW.Brainmetabolisminpatientswithvegetativestateafterpost-resuscitatedhypoxic-ischemicbraininjury:statisticalparametricmappinganalysisofF-18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J].ChineseMedicalJournal,2013,126(5):888-894.

[4]CahillEA,TirschwellDL,KhotS.Anupdateinpostcardiacarrestmanagementandprognosisintheeraoftherapeutichypothermia[J].Neurohospitalist,2014,4(3):144-152.

[5]KliegelA,LosertH,SterzF,etal.Seriallactatedeterminationsforpredictionofoutcomeaftercardiacarrest[J].Medicine(Baltimore),2004,83(5):274-279.

[6]王宝凤.血清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新生儿窒息预后中的意义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B):16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