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谈英语教师和中档学生家长的沟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谈英语教师和中档学生家长的沟通

刘艳

刘艳徐州市树人中学

曾经以家长的身份参加过家长会。和几位家长闲聊时了解到,他们都因孩子的“好动”,“惹麻烦”被请到过学校,每一次总免不了被某些老师或者班主任“教育”一番,有时老师会把对“不争气”的孩子的怒气发泄到家长身上,语言的犀利,态度的粗暴,劈头盖脸,毫不留情,这些“教育”让原本就因孩子成绩不理想心里很难受的家长更是感觉心如刀割。他们无不为孩子的“不争气”烦恼,自卑而又无奈。对他们来说,到校一次犹如心灵上的磨难,很多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学习焦虑不安,夜不能寐。

作为教师,我也多次主持过家长会,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最多的往往是这样的语言,“老师,我们这孩子交给您了我们就放心了。”“老师,孩子就听您们的话,我在家反正是管不了他,他也不听我的,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们绝对不护短。”每每听这样的语言,被家长的信任感动之余也会常常思考,仅有这样的“托付”和“信赖”,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到底对我们在校的教育教学有多大的收效。仅仅依靠我个人的微薄之力,果真能够担当的起这般“托付”吗?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主要靠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方力量。多方力量汇成合力,一个优秀的孩子才能德才兼备,茁壮成长。离开了社会大环境的正面引导,离开了家庭小环境的细致入微,学校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借助学校提供的平台,汇聚多方力量,特别是来自家庭的力量,理性地处理好家长和教师的关系,自然成为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做教师的到底应该怎样摆正和家长的关系,是高高在上的“领导”或“专家”,还是共同成长的“朋友”或“同事”,答案不言而喻。

常有同行认为:“我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你孩子那点事,我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吗?我懂你不懂,我讲你听就行了”且不说老师提出的方案是对还是错,但就对孩子的了解上,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家长感受如何,就盲目地去“教育”,这显然也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如果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在学校不被老师尊重,虽然孩子由于老师的“威势”不敢有所言语,孩子的自尊心一定很受伤,即便表面上有的学生“服从了”老师的管教,其实内心也不会心悦诚服,甚至会留下“积怨”,这种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换句话说,我们这样处理事情,如何再去教会学生去尊重别人?我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确也存在着部分家长溺爱孩子或对孩子不管不问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但是在人格上,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绝不能持有“训家长像训儿子,训学生像训孙子”的错误观点,不该对家长采取居高临下,命令式的态度。我们学校有的老师会在周末学生回家时让学生带一份“家长意见反馈表”,很多家长有创意的建议大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管理,还有的班主任会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建立qq家长或班级群,家长和学生有了这样一些平台,参与班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商讨一些教育难题,沟通教育理念。有了沟通,多了理解,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多了了解,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或者是任课老师的教学管理多了认同,怨言少了,支持多了,工作好做了,学生的学习干劲自然更大了,学习更努力了。每一届学生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会给家长们朗读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的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教育方法。”给家长读这段话,一方面是分享大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以这段话来时时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在和学生的谈话,对学生的教导中。我们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对待家人,特别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家长,也都是对他们的无声教育。很多时候,无声的力量超过有声的力量。中档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觉这类学生“好事没有他,坏事也不多”,他们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变化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而其实这一类学生最需要老师的关注,适时的鼓励,恰当的建议可能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中档学生的家长,有些对学生关爱有加却方法不得要领,有些对学生很是用心却缺少对孩子的信心和鼓励,还有的夫妻双方教育理念不一致,甚至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本来就很乖无需管理引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果有思维敏锐的教师能够抓住转化中档学生的关键时机,恰到好处地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协调好夫妻双方的教育理念,家校力量合二为一,也许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可能也许是人生的转变。

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绝不能带有世俗的功利色彩。在接触家长时应杜绝以貌取人,以财取人,以职取人,以成绩取人。教师在学校里如果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则会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当然也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中档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们会根据老师对待别的同学或同学家长的态度判断或推测老师会怎样对待自己。恰当处理好和每一位家长的关系,对整个班级的氛围会有很大作用。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很多时候是在一言一谈,一些小事中逐步积累的。

第三,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很多时候由于不能够全面接触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判断会有失客观,而由于家长和孩子十几年的相处,家长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都了如指掌。和家长密切联系可以缩短对学生了解的进程,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大有好处。中档学生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不调皮,不捣乱,不拔尖,和中档学生家长的接触沟通尤显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塑造的细微,复杂的任务。”教师只有摆平和家长的关系,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建立和谐,有序的联系,促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