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以案例分析为依据论述新技术、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从历史角度以案例分析为依据论述新技术、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易作为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易作为

摘要:工业设计离不开对技术与材料的了解和运用,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更新更是工业设计进步的根本原因。离开材料和技术的表面造型设计只是低层次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师或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大都把握住了当时的先进技术或新材料。这样,设计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所以,每次技术与材料的革命都会相对带动着一次设计的革新,新技术和新材料无疑成为工业设计的源动力。

关键词:历史;新技术;新材料;工业设计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逐渐形成与发展。工业设计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社会科技的进步与新材料出现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是蒸汽机,从而带动社会从手工艺生产步入机械化。正是新技术的出现,让社会制造销售产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传统手工业时代,作坊主和工匠往往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同时还是销售者。当工业革命后,特别是流水线技术的出现,导致设计与制作、销售完全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从此,设计存在并占据着产品的重要成分。

新技术:

在两次大战期间,机械化和批量生产已成为制造业主流,工业和技术的进展对于生产及设计产生了直接影响。

从福特T型车的生产与制造中体现出来的新技术有冲压成形技术,这种成形技术产生了‘机壳’的概念,在20世纪20~30年代,它成为从汽车到电熨斗的许多技术型消费品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内燃机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汽车的重量和复杂结构,同时提高了汽车的速度,由此更是推动了汽车设计由箱型车型趋向流线型车型设计,从而出现福特A型、V8型和‘和风’型车型。显然,新技术的发展是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向导。

如果说工业革命后对设计产生最大影响的技术因素是机械化,那么20世纪早期,电气化,特别是家用电器的发展则显然改变了传统的形式和家庭生活环境,是设计师有了更宽广的用武之地,也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在20世纪初,电器产品得以大批量生产,随着电力的普及,电器在消费者中越来越受青睐。收音机的演变很好的说明了技术革新的影响,德国德律风根公司在20世纪20~30年代推出的一系列收音机型,主要使用电子管技术,逐渐形成一体化,体积却比较大。直到1955年日本的世界第一个口袋大小的晶体管收音机——TR55出现,袖珍型的收音机设计更大地拓宽了设计的方向。

新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设计革新,同时,也会扼杀原有技术上的设计发展,使之成为‘沉没中的泰坦尼克号’。当越来越多高品质数码相机出现给摄影领域带来的巨大冲击,暗示着那种传统以化学基础的摄影技术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像那个时代最大的摄影器材销售公司——柯达公司的胶卷显然是被新技术淘汰了。

然而,“有时候将一个老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激动人心的有趣产品,也能由此创建一个新的消费市场。”在数码技术对传统相机器材的冲击下,日本富士胶片有限公司则做得更好。它在原有胶卷技术的前提下,研发创新出‘迷你立拍立现式’胶卷,运用在一次成像相机Cheki中,从20世纪中期被开发来,在全世界售出150万台,无疑这是个奇迹,之中离不开对老技术的革新。

新材料:

材料的更新同样推动着工业设计的发展,无缝钢管材料的出现,引发了一个新设计风格出现——‘现代设计’,包豪斯首先实现了钢管家具的设想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无缝钢管用在家具设计上的创新,出现了一批经典之作。1929年布劳耶设计的钢管椅,它充分体现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轻巧优雅,结构也很简单,成为现代设计的代表。

胶合板的在设计上的应用同样把轻巧舒适带到了设计当中,还不会给人以像钢管家具那种冷冰冰的感觉。胶合板材料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轻巧,舒适。芬兰的阿尔托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既优美雅致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

塑料的出现更是让工业设计更加灵活和自由。基于塑料的特性,在注塑、翻模、一体化的工艺下,大批量的设计和制造各种造型独特,轻巧整体的设计,优美的流线型带来的优雅舒适和华丽的颜色使用前所未有,大大推动了工业设计对塑料这种优秀材料的利用。

从20世纪50年代起,潘顿开始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材料进行研究。并于1959-1960年间,研制出了著名的潘顿椅,这是世界上第一把一次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椅,它不仅用料简洁,优美时尚,而且特殊的造型使结构稳定,使用舒适。这种大胆的造型在当时其他材料上根本不可能实现。

所以,只有材料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设计才能被更好,更大胆地变现出来。同样,好的工业设计会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使材料更好的被利用和发挥材料特殊优势。这就说明了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是和工业设计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工业设计史》何人可主编,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精细设计:匠心独具的日本产品设计》(美)戴维(Davey,A)著;1版鲁晓波,覃京燕,梁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书名原文:Detail:ExceptionalJapaneseProductDesign

[3]《材料的设计表现力》张宗登,刘文金,张红颖编著,1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5

[4]《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1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注释:

①《工业设计史》何人可,高等教育出版社,3版,2004.7P107

②《精细设计:匠心独具的馹本产品设计》(美)戴维(Davey,A)著;

③鲁晓波,覃京燕,梁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P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