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配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不同针灸配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冯绪刚于璐赵思宇

冯绪刚于璐赵思宇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中医院132021)

【摘要】目的:不同针灸配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不同配穴失眠针刺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040-03

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日渐增多,据统计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并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利用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对不同组穴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形成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优化方案,获得最佳疗效的针灸取穴方法。为针灸临床治疗失眠的处方选穴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1.1病例来源

观察120例病例都来自吉林市龙潭中医院康复中心疗区及门诊部。病例年龄21-64岁,男女不限。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文件精神,按l:l对照原则,各组例数相等,均为30例。各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均无显著差别。各组均无脱落病例。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1998)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小时;症状持续在1个月以上。

1.2.2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1995年的失眠诊断标准:

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或妨碍社会功能。

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1.2.3纳入标准

纳入病例标准:具有失眠典型症状,符合中西医失眠诊断标准。持续1个月以上,可纳入试验病例。

1.2.4排除标准

①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

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③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④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2.5试验中止标准

发现不符合试验方案者,拒绝继续参与研究的病人,失访者,入组后发现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等非药物性原因而中断试验者,没有遵循针灸治疗规定,合并使用了禁用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病例。

2研究方法

2.1病例分组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组,用计算机产生120个随机数字,按照顺序排序,其编号就是病人的收治顺序。将随机数字随机分配入以下五组,其所对应的编号就被随机分入各组。课题各临床研究人员负责向课题统计人员通报收治时间,统计人员负责病例编号和分组情况,并及时反馈治疗单位医生。从而将120例病例按照收治顺序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各组。采用单盲法分组,避免失眠患者知道自己的分组治疗情况。设盲工作由项目负责人、课题临床研究人员和统计人员共同设定。分组如下所示:

(1)经验治疗组

(2)跷脉穴组

(3)背俞穴组

(4)经外奇穴组

2.2穴位选取与针刺治疗

(1)经验治疗组:取穴百会、安眠、内关、三阴交。操作:根据针刺部位肌肉丰满浅薄不同,分别选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百会平刺0.5~0.8寸(针尖逆督脉循行方向);安眠直刺0.2~0.3寸,内关直刺0.5~0.8寸;三阴交直刺0.5~1寸。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针刺时间以下午为宜,治疗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星期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2)跷脉穴组:穴取阴跷脉循行线上照海,阳跷脉循行线上申脉穴。患者取仰卧位,选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照海采用吸气补法浅刺,深度0.3~0.5寸;申脉采用呼气泻法进针,深度0.5~1寸,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治疗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星期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3)背俞穴组:取穴肾俞、心俞、脾俞、肝俞。选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以30°角针尖对准脊柱斜刺,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治疗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星期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4)经外奇穴组:取安眠、印堂穴,穴位常规消毒,选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印堂穴沿皮平刺,安眠穴直刺1.2寸,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治疗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星期天休息,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2.3观察方法

2.3.1观察指标

(1)失眠症临床各项指标观察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入睡时间,持续时间,夜醒次数,做梦情况,醒后状态,睡眠评价及治疗前后的睡眠效率进行定量观察。

失眠各项指标计分:

a入睡时间:

0分:<15分钟2分:15-30分钟

4分:30-60分钟6分:>60分钟

b持续时间:

0分:>6小时2分:4-6小时

4分:3-4小时6分:<3小时

c夜醒次数:

0分:0次2分:1-2次

4分:2-4次6分:4此次以上

d做梦情况:

0分:无梦1分:偶有

2分:多梦3分:噩梦

e醒后状态:

0分:清醒1分:疲乏

2分:嗜睡3分:头痛

f睡眠评价:

0分:很好1分:较好

2分:较差3分:很差

说明:失眠积分是各项指标分数相加而成,满分27分。失眠判定标准:

轻度:大于等于0分,小于等于9分。

中度:大于等于10分,小于等于18分。

重度:大于等于19分,小于等于27分。

(2)中医症候学指标观察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可分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晨起困倦、心悸易惊等10项。

说明:中医证候积分是各项分数相加而成的积分,其满分为21分。

中医证候病情判定标准:

轻度:大于等于0分,小于等于7分

中度:大于等于7分,小于等于14分

重度:大于等于14分,小于等于21分。

(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观察

该指数是Buysse等于1989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因其简单易行信度和效度较高,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外研究和精神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PSQI是在多种有关评定睡眠质量的量表分析评价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以下特点:

①将睡眠的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评定;②评定时间为1个月,评定时间明确具体,且有助于鉴别暂时性和持续性的睡眠障碍;③划分的7个成份不是基于统计分析,而是起源于临床实践;④对计量和计数条目均采用0~3级计分,便于统计分析和比较;⑤PSQI不仅可以评价一般人睡眠行为和习惯,更重要的是可用于临床病人睡眠质量的综合评价;⑥PSQI与多导睡眠脑电图的测评结果相关性较高。在国内目前尚无综合评价睡眠质量的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将PSQI引入国内,对我国临床评价和科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3.2疗效判定标准

(1)失眠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根据WHO最新颁布的睡眠率检测法,将睡眠质量分为5级。

①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

②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

③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达55%以上。

④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达在40%以下。

(2)中医症候学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治疗前积分满分21分,采用尼莫地平法: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pide;治疗前积分]×100%

①痊愈N≥90%

②显效N≥70%

③有效N≥30%

④无效N<30%

3观察结果

3.1一般资料分析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的临床统计,分别对性别、年龄、职业性质、婚姻状况及受教育程度进行了调查,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现归纳如下:

(1)性别年龄

各治疗组人数皆为30例,其中男女人数见表1,各组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将调查对象的年龄按年龄段分为4组,各组中各年龄分段人数见表1,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

中医药在治疗失眠领域显示出较强的优势,特别是其中的针灸疗法,更因其无毒副作用而被广泛使用。许翠英等1辩证运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主穴:百汇、沈婷、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安眠穴。针用平补平泻法。配穴:随症加减;总有效率91.2%.吴北燕等2观察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治疗十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93%。均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疗效,其优势在于辨证施治,整体调整,不改变睡眠的正常模式。研究者们以脏腑及经络循行路线为选穴依据,采取调整阴阳、补泻兼施、辨证加减的传统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在当今应用镇静催眠药疗效尚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针刺疗法不失为一种无毒副作用的有帮助的疗法,被称为“绿色疗法”。临床经验证明该治疗方法对改善失眠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经验治疗针法、针刺背俞穴法、针刺跷脉穴法、针刺经外奇穴法均能够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失眠症的治疗有效。其中,经验治疗针法组疗效均优于其他各组,适宜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属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经验治疗针法具有镇静安神、益气养血、调节阴阳的作用,可治疗各型失眠,本研究进一步利用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对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形成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优化方案,建立针灸治疗失眠规范的诊疗体系和示范技术,初步解决针灸治疗失眠临床实践中的主要共性技术问题,获得最佳疗效的针灸取穴方法。

参考文献

[1]胡艳萍.针灸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6

[2]吴北燕,针灸配合捏脊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临床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