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7
/ 2

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研究

李家红

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在当前强化机电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起集决策和分析为一体的决策分析系统,方便企业经营管理阶层的决策同时,有效的降低机电运营系统的运作成本,有效的使决策人员从传统的信息分析整理中走出,依据便捷化科学化的信息手段,获取全面科学的分析,减少了企业决策的错误判断,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技术保障。

关键词: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各个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社会发展中,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机器设备创新发展中,企业思维社会创造更多利润的群体。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对促进企业适应现代化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企业适应现代化社会,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时代发展下,推动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水平,需要企业和社会各方面都更加重视。

一、机电管理信息化系统

1.1机电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含义

信息化系统,通常是指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与通信技术,建立信息传递时空的跨越,并在信息基础设施上得到延伸,并具有一定的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利用的网络体系。

1.2机电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

机电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很广,能对机电设备的综合查询、使用设备的状况、设备完整的基础信息、设备的购置计划、维修计划、发放情况、租赁计划、验收送修、出入库管理、特种设备管理、设备费用结算、维修合同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维护、检修、租赁、零备件配置等等多种业务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和准确记录,并实现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分布状态进行动态跟踪,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满足生产需要,实现科学有序的管理。

1.3机电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

机电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为公司或者是业主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强大有力的信息保障。机电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统计准确,信息实时高效。信息平台的动态反映了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油票的消耗以及备件的库存情况等,并附带打印报表的功能。(2)高效的动态监控管理。通过对维修数据的分析,制定更加合理的维护计划,来保证设备高效运行,并通过对设备使用率等精确的数据分析来实现动态监控,为高层领导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3)降低成本,优化资源。依靠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门动态配置,使库存备件、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等贵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减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

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是指运用通信技术及高科技术手段,所建立的信息传递空间跨越,并依据信息传递的基础设施进行深层次延伸,其是以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再生利用等为一体系而构建的网络管理系统。自其管理应用范围来看,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范围尤为广泛,其能够就机电设备的具体使用状况、综合查询、完整的设备基础信息、购置维修计划、租赁发放计划、出入库存管理、设备费用管理、维修合同管理、报废检修管理等等诸方面业务过程做到准确的跟踪记录与控制,并最大化的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应用设备分布进行动态化的跟踪,以此降低施工整体的运营成本,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以此实现信息化的科学管理。

三、机电管理信息化的开发和应用

3.1企业适用信息化系统的选择

信息化系统的完善需要管理层对信息价值的理解和渗透。企业在运用信息化系统时,为企业的运营过程注入新的活力,带来良好的工作信息环境。信息化实施需要做好良好的准备,并在整个信息链条中,得到高度的重视,并对安全性,实用性,科技性进行统筹安排跟权衡。

3.2先进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管理

信息化的应用,要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企业不许要自主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产业链,并注重良好的企业信息化成效和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等。营造良好的信息产业环境,并对企业的综合项目进行考核与研究,使得信息化能够循序渐进的被应用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领导力量,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并在企业中实施。

3.3操作人员与信息化系统的完美配合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就是技术人员,因此,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采取权、责、利挂钩的方法,强化技术管理,才能更好的在信息化系统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技术人员要重视科技情报、技术资料的检索,分析、整理好设备的检查、保养、运转、检修等资料,并妥善存档。应建立电子板,完善机电资料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系统管理,以方便补齐、查阅各种机电管理资料。

3.4信息化系统维修养护的相关配套措施

信息化系统的维修养护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信息化系统的维修养护离不开系统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其相关配套措施,笔者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应加快设备的改造更新,实现机电系统岗位无人值守的现代化管理;(2)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技术与素质水平;(3)机电系统应该实施全面的网络“ERP系统”管理;(4)做好改造工作人以及维护检修人员的培训;(5)实行一岗双责制,明确职责;(6)支持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示范性强、影响大的项目。

3.5构建信息化平台,健全企业内部监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复杂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多无法预料以及难以防控的风险。为了促进企业能够健康发展,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的局面,需要企业为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做好预防准备,企业同时应该及时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平台。对于能源企业的发展来说,能够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对我国加强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促进能源资源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中,不仅需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以及领导部门对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同时也需要更加及时快速地监督企业内部变化的机制,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对企业监督部门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在公司内部成立内控部门,构建信息化平台,根据平台建设的优势,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力度。

四、结语

伴随我国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工程企业开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工程管理建设之中,机电设备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本,应当在当前积极的就机电设备的管理,做到信息化的建设推进,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的同时,完善企业产业链结构的合理整合度,协调实现企业、员工及社会方面的整体互赢。

参考文献

[1]田华.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1):26-28.

[2]高方欣.设备信息化平台对预防性维修的作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No.431(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