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静脉全身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

/ 2

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静脉全身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

范玉红员勃(通讯作者)

长沙市第四医院麻醉科410006

【摘要】目的:研究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且行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并将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50)。两组术中麻醉诱导都应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A组麻醉诱导前预注右美托咪定,B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并对各组的VAS评分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比B组少,P<0.05。A组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于静脉全身麻醉中运用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方案,可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效果;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

全麻手术者在术中维持良好的镇静深度与血流动力学,有助于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开展,且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1]。右美托咪定为比较新型的一种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能够对脊髓和脑部的α2肾上腺能受体产生作用,并由此起到镇静、抑制交感神经、抗焦虑与镇痛等作用[2]。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且行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50)。A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36-68岁,平均(51.37±4.62)岁;体重为47-73kg,平均(58.24±3.69)kg。B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51.49±4.31)岁;体重为45-73kg,平均(58.61±4.02)kg。患者麻醉分级为Ⅰ-Ⅱ级,对研究知情,病历信息完整。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年龄和体重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3]

(1)肝肾功能不全者。(2)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3)严重心肺疾病者。(4)过度肥胖者。(5)精神疾病者。(6)严重内分泌疾病者。(7)有神经系统疾病史者。(8)过敏体质者。

1.3方法

A组在麻醉诱导前的15min应用右美托咪定,控制负荷剂量为0.5ug/kg,并采取持续泵入的方式,需于10min内泵入完毕,此后,以每小时0.5ug/kg的速度维持到手术结束前的10min。B组按照相同的方法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都应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详细如下:靶控输注丙泊酚(3-3.5ug/kg)+芬太尼(3ug/kg)+维库溴铵(0.1mg/kg),待气管插管成功后,按要求连接好麻醉呼吸机,对患者施以机械通气治疗,控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4.67-5.99kPa。患者术中麻醉维持采取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与维库溴铵近端静注的方式,以维持肌松。

1.4评价指标

采取Ramsay评分法对两组拔管后15min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提示镇静程度越深[4]。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两组的镇痛效果,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评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镇痛效果越差[5]。记录两组的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并经分析后作出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的VAS评分比B组低,P<0.05。A组拔管后15min的Ramsay评分比B组高,P<0.05。A组的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比B组少,P<0.05。如表1。

表1两组麻醉效果的对比分析表(x±s)

3讨论

临床现阶段对于右美托咪定的应用较为广泛,当中,右美托咪定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半衰期比较短,无呼吸抑制作用,且抗交感作用比较强,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镇静效果,并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因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丙泊酚见效较快,具有无体内积蓄与作用时间短等特点,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现代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能够通过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变的方式,来起到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的作用,让丙泊酚的肝脏降解与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位点分布情况发生改变,在对这两种药物采取持续静注的方式进行用药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血药浓度,进而达到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的目的,另外,通过应用右美托咪定,还有助于降低全麻患者术中对阿片类药物进行使用的剂量。此研究中,A组的VAS评分与Ramsay评分优于B组,P<0.05;A组的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比B组少,P<0.05。提示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方案有助于提高全身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良,邓军,左朝晖等.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静脉全身麻醉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12-1913,1921.

[2]于刚,冯继英.预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怕瑞西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8-40.

[3]李云,张野,左友梅等.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454-456.

[4]辛映卿,徐沛金,陈丹霞等.低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谵妄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99-100.

[5]荣银娈,李文红,边小松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9):1366-1368,1372.

[6]李文红,荣银娈,李月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在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7):106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