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贾文欣

山东省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276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研究,每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分析不安全因素与两组坠床、感染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年龄、疾病知识匮乏、依从性、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用药操作不合理、未履行管理制度为不安全因素。实验组中坠床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来自于患者自身与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将护理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心血管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疾病常见老年群体,发病率与病死率、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心血管内科以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患者居多,鉴于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数合并其他疾病容易出现各种不安全事件,增加治疗风险,加强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辨识,实施有效的防范对策尤为重要。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排除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病例,剩余患者均符合纳入指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实验中,男14例,女7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5±2.5)岁,疾病种类:心律失常8例,冠心病10例,心绞痛3例。对照中,男16例,女5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3.5±2.7)岁,疾病种类:心律失常6例,冠心病9例,心绞痛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研究。另选取本科20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6.5±2.5)岁,中专6人,大专12人,本科及以上2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调查所有患者不安全相关因素,应用本院自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2份,回收42份,有效率100%。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安全宣教以及定期巡防、用药与饮食指导等。实验组针对不安全因素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安全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为每一位患者办理“住院患者信息卡”与“住院腕带”,在信息可与腕带上明确标注出患者姓名、床号、药物试敏结果等信息,方便护理人员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感染管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控制探访人员数量,医护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佩戴口罩,使用无菌工具开展各项检查,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的看护,指导患者起身、下床、行走需搀扶,避免患者出现跌倒、滑倒等危险事件,使用约束带患者需调整好松紧度,防止损伤到患者皮肤;每日对病房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床头与床边垃圾、障碍物,保持地面干燥、整洁,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1-2]。(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科学排班,组建护理团队时可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经验欠缺的护理人员分到一个小组,相互学习、监督,共同提高对不安全因素的应变能力。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在学习护理知识,提升护理技能以外还要多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会对不安全因素的评估与辨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4]。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感染事件发生率以及坠床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差(±s),使用检验计数资料,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安全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有年龄、疾病知识匮乏、依从性、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用药操作不合理、未履行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27例(64.3%)年龄>60岁,依从性差21例(50.0%),疾病相关知识匮乏18例(42.9%);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11例(55.0%),用药操作不合理8例(40.0%),未履行管理制度7例(35.0%)。

2.2两组感染、坠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中坠床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两方面,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未按照规定制度与流程操作,安全意识匮乏,责任心缺失,未能对潜在危险因素干预与处理[5]。患者因素:患者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器官机能下降,对疾病缺少认知,增加了感染与坠床风险,由此,从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两方面入手实施有效的培训与教育,健全各项制度可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患者角度出发提出防范措施,可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楠楠.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5(30):279-279.

[2]孙菊,梁艳平.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7):155-155.

[3]林智欢.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5117-5117.

[4]李磊.安全防范措施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07-108.

[5]王艳青.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