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对于早期偏瘫患者的临床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对于早期偏瘫患者的临床运用

周宸淼王松清茆阿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扬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研究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对于早期偏瘫患者的临床运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早期偏瘫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被动运动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和肌张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肌张力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2.79±1.13)分,下肢肌力(3.36±1.25)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肢肌张力(0.82±0.13)分,下肢肌张力(0.94±0.21)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早期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能够是患者的患肢肌力得到提升,同时肌张力得到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早期康复进程缩短。

【关键词】Rood技术;被动活动;早期偏瘫;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163-02

对于早期偏瘫患者来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容易导致肌肉组织废用性萎缩和退化,最终导致患肢功能彻底丧失[1]。为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应首先保证患者肌肉组织良好,以往临床上通过被动活动的方式,帮助患肢运动,以保持和改善肌肉功能。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造成相应肌群肌张力升高的情况,产生异常运动模式,对患者康复较为不利。而近年来很多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基于此,本文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早期偏瘫患者160例,研究了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对于早期偏瘫患者的临床运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早期偏瘫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30~90岁,平均年龄为(61.2±3.3)岁,病程在30~80d,平均病程为(65.4±1.5)d;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30~90岁,平均年龄为(62.3±3.5)岁,病程在35~90d,平均病程为(66.2±1.8)d。纳入标准:均符合早期偏瘫的诊断标准,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病例选取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有原发性肢体残疾的患者,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被动运动手法治疗,大关节到小关节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个关节6~8次。从远端到近端手法被动按摩,每日2次,每次10~15min。屈肘做翻身、搭桥等床上动作训练。用健侧辅助患侧肢体活动。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通过感觉刺激诱发肌肉反应,包括轻触摸、快速刷擦等触觉刺激,冰刺激等温度性刺激,轻微快速牵拉肌肉等牵拉刺激,轻扣肌腹、肌腱,挤压关节和肌腹,引起关节周围肌肉收缩,特殊感觉刺激等[3]。(2)通过感觉刺激抑制肌肉反映,轻微挤压关节,使肌肉痉挛得到缓解,对肌肉持续性牵拉,使痉挛得到减轻或抑制。(3)通过个体发育规律,对运动控制能力加以促进,通过拮抗肌抑制和主动肌收缩完成关节重复运动。将近端关节固定,对远端关节技能基础发展,促进关节周围肌群共同收缩。远端固定,近端活动,在技巧动作上则近端固定,远端活动。(4)通过轻微触摸对痉挛肌拮抗肌刺激,抑制上肢屈肌痉挛,对上肢相关区域轻微触摸,使肩关节后伸肌、肘屈肌、腕关节尺侧屈肌、拇指外展肌、手指屈肌的肌张力得到缓解。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对下肢相关区域轻微触摸,使内收肌、膝屈肌、踝内翻肌、跖屈肌、足趾内收肌、足趾屈肌的肌张力得到缓解[4]。(5)对手指、手腕屈肌痉挛进行抑制,让患者握住控的圆锥形物体,通过腕关节尺侧,向内施加压力,使手指屈肌张力得到缓解。被动活动方法和对照组患者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和肌张力。肌力采用MMT分级评定,肌张力采用MAS分级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肌张力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2.79±1.13)分,下肢肌力(3.36±1.25)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肢肌张力(0.82±0.13)分,下肢肌张力(0.94±0.21)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

3.讨论

对于早期偏瘫患者来说,其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脊髓等,在功能、结构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和可逆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组织能力。通过早期的不断学习与训练,能够巩固强化这种可塑性,进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5]。以往采用被动运动的方法锻炼,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容易引起肌张力升高,发生肌肉痉挛等,降低患者康复训练的耐受度和依从性,不利于康复治疗。Rood技术是一种运动控制障碍患者十分适用的技术,也叫做多感觉刺激治疗法、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该技术能够在特定皮肤区域,通过轻微表皮温度刺激或机械刺激,对皮肤感受器产生影响,发挥局部促通效果[6]。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适当刺激缓解肌肉痉挛,保持肌张力正常,促进低级向高级感觉性运动控制的发展,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供可能。

综上所述,在早期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Rood技术与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能够是患者的患肢肌力得到提升,同时肌张力得到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早期康复进程缩短。

【参考文献】

[1]刘传道,朱红军,王海波,等.Rood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071-1073.

[2]周龙江,王苇,张新江,等.脑卒中偏瘫上肢早期被动运动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3):194-198.

[3]郭淑红,赵琼.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4):109-111.

[4]郑华,单磊.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1):862-864.

[5]龙耀斌,李智敏,黄福才.Rood技术结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J].中国康复,2011,26(5):389-390.

[6]吴满红,常燕群,彭武江,等.Rood疗法超早期干预早产儿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