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吕品英

吕品英

广西陆川县米场镇中心学校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的激烈,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从我国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创新教学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语文基础,积累创新潜能

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就必须夯实其语言文字基础,使他们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促进转换生成的,语言表达不清,再好的创新思维也失去载体,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张光鉴教授在《相似论》一文中指出:“只有在相似块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在外在信息进入大脑后自动去结合,激活这些已存在的相似块中的信息,才能依据这些相似块去对照、分析、比较、鉴别那些纷繁的客观事物属性,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由此可见,积累是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增长点,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因此,要想学生有丰厚的积累必须做到:①激发兴趣。学习是苦事,激发兴趣能让他们刻苦用功,苦中有乐,乐而好学。尝到学习的好处和快乐,其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②强化训练和记忆。词语的积累要通过背诵默写来夯实,语文材料掌握得多,掌握得牢,掌握得活,这就为今后的创新蓄积了构件。

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我们只有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才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要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同时要保证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要做到面向全体,人人受益。②语文学科要和其他学科相结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摒弃那种狭隘的单科思想,注意各科的渗透和融合,也就是要注意教学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技能学好其他功课,同时把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观点、方法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去,使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补充,有机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普遍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结合。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文化氛围和语文教育的天地,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我倡议每个学生家庭都建立家庭书架,同时建议家长挤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书报,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以此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留心听记、叙事条理的听记能力。同时我还注意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沟通,经常组织学生春游、搞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间学语文、用语文。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师生要平等共处,教师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真挚的感情、真情和自信,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教育学》告诉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社会学家告诉我们说,长期服从的人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只有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学生才有自己的尊严,才有自尊心。这种尊重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承认学生的个性。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园丁、园丁的工作就是施肥、剪枝,但决不是让你把一枝月季改良成玫瑰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活动教学为中心,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彻底克服一人讲多人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间的互助、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要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同一意思允许有不同的说法,放开学生手脚,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教授提出问题,以免思想的火花转瞬即逝,培养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的勇气,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场所,“让学生不仅善于求问,更善于求异,善于寻找创造课题,捕捉创造时机,产生出独特新颖的思维成果。”

总之,创新是人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发散思维给予革新或创造出前人所不曾创造过的事情,而创新教育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要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