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征象及动态观察

/ 1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征象及动态观察

冯长宏

冯长宏(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农场医院154823)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151-01

【关键词】X线肺癌

鉴于肺癌的预后与肿块的大小直接相关。早期肺癌的诊断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文献报道了不少早期肺癌,但直径1.0cm以下的肿瘤诊断率不高。本文报道了已证实的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征象,以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认识。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为47岁~68岁。5例男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长期吸姻史。2例有咳嗽、低热,其余4例以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锁骨上转移性淋巴结活检证实,其中腺癌2例。鳞癌3例,未分化癌1例。X线表现:本组6例均为回顾性诊断,故首次X线检查仅有胸部正位片,3例表现为多个颗粒影,聚集成疑,1例表现为单发不规则的斑片影.2例表现为不规则的小结节影。

2讨论

2.1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征象及动态演变:文献报道早期周围型肺癌可表现为多发性颗粒影,单发不规则的斑片影,小结节影,小空洞等,以多发性颗粒影多见。本组3例首次X线检查表观为多个小颗粒影,直径约在0.5cm以下,聚集成小簇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有毛刺。在随访中逐渐融合成不规则的小结节影,并出现分叶、空泡征、血管湖等,其中1例有一过性卫星灶。卫星灶是个别颗粒灶与主灶融合较晚,或单独增长而形成。空泡征是肿瘤在融合过程中,颗粒灶之间夹杂的正常肺组织,残留的肺泡或细支气管。多发性颗粒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而毛糙,且聚集成直径1.0cm以下的小簇状。在复查过程中病灶融合、增大,并出现空泡征,分叶等有诊断意义的征象。局灶性肺结核的斑点影一般密度较均匀,边缘规则,无毛刺,且分散分布,抗结核治疗后可吸收或钙化,本组1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模糊影,随着肿瘤的增大,密度增高,边缘趋向清楚,并出现毛刺、分叶等癌性征象。单发小结节影2例。形态不规则,有毛刺,分叶。其中1例远侧有粗索条影,为肺亚段不张,斜裂上段呈幕状凹陷。随着肿块增大,索条影消失。小结节影可为初始表现,也可为颗粒影融合而成,文献及本组3例颗粒影均在随访过程中先后融合成不规则小结节影。

肺癌的生长速度相差很大。在本组中,未分化癌发展较快,鳞癌及腺癌生长较慢,与文献报道相似,本组1例直径0.6cm×0.8cm的未分化癌8个月后增大至2.5cm×4.0cm,再过了42天增大至3.5cm×5.0cm,另1例腺癌从0.3cm以下的多个颗粒影发展到直径0.8cm×1.2cm经过了1年时间,又过了2年3个才发展到4.5cm×5.0cm,而从4.5cm×5.0cm发展到8.0cm×12.0cm仅花了5个月的时间并侵及侧胸壁。

2.2早期肺癌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直径1.0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因直径小,X线表现又多样化,且无特征性,易于误诊或漏诊。本组漏诊5例,在确诊后对其作出回颐性诊断,发现肿瘤部位的首次胸片上确已存在异常病变,且直径均在1.0cm以下。1例因合并肺结核而误诊为结核扩散。根据本组经验及结合文献在诊断小肺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高质量的X线片及体层片:曝光不足或过度的X线片均不利于早期病变的显示,当怀疑早期肺癌时应摄体层片以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特征。(2)熟悉早期肺癌的X线征象:早期周围型肺癌多表现为多发性颗粒影,单发不规则的斑片影及小结节影,边缘模糊而毛糙,可有分叶、空泡征及胸膜凹角征。对肺结核患者,肺部新近出现的不规则斑片影或小结节影应怀疑早期肺癌而作进一步检查。(3)仔细观察X线片、本组5例因与肺门血管或肋骨重叠而漏诊,故阅片时应持刑注意肋骨、肺门及心影等重叠处是否存在异常病变。(4)发现可疑病变应密切观察,定其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半年。

参考文献

[1]荣独山,主编.X线诊断学(胸部).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