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初探王旭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初探王旭阳

王旭阳

(身份证号码:41282419850327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开始重视生态环保。现如今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如果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无法改善环境,我国人们的健康将会受到威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经过综合分析考虑,我国在对城市规划进行改进时提出生态城市的理念。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我国需要结合经济理念,科学对城市规划布局,既要确保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应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绿地和公园等生态项目,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的运用合理规划布局,从而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1导言

生态城市简单的说就是生态健康的城市。实际上,人类在很早之前都非常关注城市生态发展建设问题,专家学者也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专家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基本上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无论是处于哪一阶段的国家,其最终发展方向都应该是以生态化城市建设为主。

2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概述

2.1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从概念上来讲,它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特征,指的是城市的发展性质是以达成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目的,它同时涵盖了城市发展的目的和特点。生态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动态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建设,一旦规划完整,一般不会有大的改动。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则面临较多的突变因子,例如在规划过程中某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趋于严重,那么其建设方案、规划方案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其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以生态发展与城市经济平衡为主要目的,这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

2.2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2.2.1城市规划的最优化原则

城市生态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生态位最优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点,生态位原则我们需要把握两方面,一是宏观,二是微观。从宏观理念上看,城市生态位是整个城市经济、文化等的集中体现,对城市空间布局有直接影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保障,影响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态必须和城市人们生活协调一致,与生活水平相互适应。从微观上看,城市生态位建设又是每个地区创造生态环境体系的一部分,要和总体规划保持协调发展,微观上对居住起到影响,对每个城市居民都有关联度。什么是生态位,主要就是物种群落中的比值,对空间和营养所占据的比例。良好的城市生态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保证城市未来发展秩序,城市生态位包含生产生态位、生活生态位。

2.2.2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

城市宜居不仅是生活舒适,更需要考虑其他娱乐功能建设,城市要遵循多样性原则,以人的活动为基础,做好多样化设计,分散人群又集合人群,使人们在城市中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活动。城市功能规划设计,要展示多元化多样化,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环境要素,使各要素之间达到协调,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使人口、资源、环境更加集中,较大程度上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活动,体现不同特色与风貌。

2.2.3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建设不是短期目标,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想保证城市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则需要把城市规划提高到战略地位进行控制,城市规划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城市规划要有长远考虑,不能站在眼前利益角度,要根据未来发展与变化,及时调整好城市功能,保证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与提高,规划的时候需要全局综合考虑,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对城市资源的利用,不能无限度开发,需要对今后有一个规划,使城市资源利用遵循成长性原则,不然就会导致资源短缺,影响城市未来建设,城市成长性也体现到生态、历史、文化等精神层面。

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3.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理念和制度引导之下才实现的,因而加强对于城市的规划不仅是地区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时代和高科技技术的发现阶段当中,推动城市规划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理念的落实。况且在新时代当中,人们对于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况之下,城市规划就需要更加有效的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因而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对其生态城市理念进行践行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当地实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同时还需要与环境问题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在科学化方案的指导之下,城市的环境质量才能够针对性的提高,也才能够更进一步的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

3.2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城市定位和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减缓过重的环境承载压力,不仅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而且是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根本举措。21世纪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何实现降低工业污染、降低能耗,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这就要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3.3注重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创建长效机制

政策是调整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建设中,政府可通过加强和完善生态管理政策,来引导城市建设及各项经济活动遵循生态型战略与规划的要求。一是政府部門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把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城市建设的绿色含量,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及作用,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市经济发展。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发挥价格杠杆在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中的调节作用,建立一整套严密、可操作的执法监督机制。三是建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政绩考核制度,推进生态市、县、镇、村创建活动。政绩考核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要科学设置绿色GDP和包括资源、环境、人才等指标,使政绩考核真正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3.4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结合

在城市建设当中,多种多样的建筑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城市功能区发展的主要物化方式。因而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就成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不论是在工业还是在服务业建设和发展当中,都需要重点引进那些环境污染比较小、占地面积比较小,同时综合效益还比较高的企业类型。这样不仅能够推动工业企业进行优化升级,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在最初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首先就需要明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战略,在对交通、工业和用水情况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对于用地安排的绿化和美化。在将理念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当中,在将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建筑结合的过程当中不仅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同时又是对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效平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绿色化的建设和发展

4结论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无可否认,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领域和体系,特别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浩.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国范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69-75.

[2]梁颖斌.生态城市概念及规划设计策略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12:163-164.

[3]刘丽君,杨曼荻.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253.

[4]唐宇.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探究[J].民营科技,2010,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