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胡春艳彭芳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血小板降低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显著。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川崎病的优选方法。

【关键词】川崎病;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combinedtherapy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thetreatmentofKawasaki'sdisease.MethodsfromDecember2010toDecember2015inourhospitaltreatmentof102casesofKawasaki'sdisease,wererandomlyp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eachof51case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routinewesternmedicinetherapy,thetreatmentgroupwascombin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nthebasisofconventionaltreatment,aftertheendoftreatment,theclinicalsymptomsoftwogroupswerecomparedandtheeffectoftreatment.Resultsinthetreatmentgroup,fevertime,lymphnodereducedtime,rashsubsidedtime,plateletreductiontimeisshor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reatmentgrouptotaleffectiveratewas96.1%.Incontrol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86.3%,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combination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fKawasaki'sdiseasehasasignificanteffect.ThistherapycanbeusedasapreferredmethodfortheclinicaltreatmentofKawasaki'sdisease.

[keyword]:Kawasakidiseas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clinicalcurativeeffect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皮肤粘膜病变为临床症状,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为病理基础的小儿急性病,多见于婴幼儿。患儿一旦发病,会出现持续性发热、皮疹、眼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部分重症患儿还伴有冠状动脉损害(CAL),严重威胁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1]。本文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02例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K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KD的诊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男35例,女16例;年龄1.5--7岁,平均(4.2±1.8)岁;病程3--7天,平均(5.5±2.2)天;对照组男32例,女29例;年龄1.4--8岁,平均(4.0±2.2)岁;病程2--7天,平均(5.6±2.1)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

参照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2002年修订的第5版诊断标准:(1)发热5天;(2)双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3)唇及口腔所见:口唇绛红、皲裂、杨梅舌、弥散性充血;(4)皮肤改变:多形性红斑皮疹;(5)肢体改变:(急性期手掌、足底及指(趾)端潮红硬肿(恢复期)指趾端甲床及皮肤移行处膜样脱皮;(6)非化脓性淋巴结大,常为单侧,直径>1.5cm具备(1)项和(2)--(6)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急性期:发病5--10d静脉给予IVIG,总量2g/kg,阿司匹林50~100mg/(kg?d),3次/日;退热后维持治疗:阿司匹林3--5mg/(kg?d),2次/日,疗程为3个月,并发CAL者延长用药至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发病第5天起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处方:生地15g,水牛角30g,知母15g,连翘15g,黄连20g,淡竹叶10g,生石膏20g,金银花15g,玄参5g,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②有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③无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在加重。总有效=显效率+有效率[3]。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退热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血小板降低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以急性发热,黏膜充血,多形性皮疹或红斑,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全身中小血管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川崎病虽属急性自限性疾病,但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会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累及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近年来,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已成为川崎病的标准治疗。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单用阿司匹林不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须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可减少IgG的合成,从而减少动脉瘤的发生,阻断免疫炎症反应,防止冠状动脉损伤以及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4]。过去,临床上一直使用西医疗法治疗川崎病,但效果较差。近年来,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川崎病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5]。

川崎病发病初期,首先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属卫分证,继而高热、口渴、汗出、舌红、脉洪数,属气分证,而后出现杨梅舌、皮疹或充血性红斑烦躁、精神萎靡等为热入营血,符合温病的演变规律。主要因感受温热邪毒,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继而内侵营血,病变脏腑则以肺胃为主,可累及心肝肾诸脏、气营两蟠、血脉瘀滞为川崎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当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活血化瘀,及时阻断病势,防止邪毒入里,损伤心脉。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儿。这说明,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显著。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川崎病的优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98-704.

[2]陈新民.川崎病的诊断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383

[3]王惠玲,罗世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2009,25(1):55-56.

[4]郑建平,郑岚.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51

[5]罗燕,木英,彭海燕.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治[J].当代医学,2010,16(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