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S系统远方投退重合闸软压板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基于EMS系统远方投退重合闸软压板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杜进桥王谦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本文以深圳地区远方投退重合闸软压板方式为例,分析了其中风险,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对后续类似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EMS;远方投退;重合闸;软压板;风险;控制

0引言

电力系统架空线路绝大部分故障为瞬时性故障,可自行恢复。若自动重合断路器,不仅可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还可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水平,增大高压线路送电容量。因此,架空线路或以架空线路为主的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均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但随着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或线路工作要求,线路重合闸需经常投退。传统方式为调度员下令,由变电运行人员到现场投退重合闸压板。重合闸软压板通过软件控制字实现启动和停止重合闸装置,若断路器断开时压板投入,则会误动作将断开的断路器再合上。

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降低人力成本,远方投退重合闸软压板的需求日益迫切。远方投退重合闸提高了电网调控效率,但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投退方式

深圳电网远方投退线路重合闸软压板通过EMS系统远方遥控实现。主站制作集中监视画面,为每个软压板在图库中增加相应的遥控点与遥信点。将软压板作为虚开关,以类似于遥控断路器的配置方式实现软压板状态的投入和退出;将软压板状态信息作为遥信点,自站端装置由远动通道上送主站,以判断、监视其状态。

变电运行人员通过EMS系统,下发遥控命令至远动机,经过保护管理机规约转换,以电信号触发中间继电器,通过双位置继电器动作,至保测一体化装置实现重合闸投退。其中,整个流程经历四个环节,分别是EMS主站、远动机、保护管理机以及保测一体化装置。如图1所示。

图1EMS远方遥控投退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方式

2风险分析

对EMS远方遥控投退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如下:

3.风险控制措施

3.1管理措施

深圳中调于2015年11月印发了《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10(2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远方投退操作管理业务指导书》,明确了10(2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远方投退操作流程与管理要求:(1)由运行人员在巡维中心站凭操作票操作;(2)操作前应首先确认待操作保护装置通信正常,软压板状态正确,否则不允许操作;(3)制定远方投退重合闸软压板操作规范,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4)操作完毕后,应确认被操作软压板的状态发生变化并与操作目标状态一致。(5)远方投退软压板操作完毕后,出现无法核对该软压板状态的情况,应立即汇报深圳中调并派继保人员和运行值班人员到现场,在被操作保护装置上将该软压板恢复到通过外部硬压板进行功能投退的状态(注意软、硬压板的逻辑关系),同时通过操作对应硬压板完成功能投退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上报缺陷。

3.2主站侧技术措施

开展遥控、遥信点号正确性核查,同时对存量变电站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结合综合停电进行逐点调试,增量变电站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在基建验收时进行逐点调试,通过联调验收,确保遥控遥信的正确性。

对软压板位置遥信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标识。若因远动装置与保测一体化装置通讯中断导致位置信息无效,则EMS画面对软压板位置图元进行“反白”提示,主动表达该软压板位置信息不可信。

实现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位置双确认功能。EMS系统采集10kV线路重合闸功能压板状态与重合闸充电状态,综合重合闸软压板状态(双位遥信)与充放电状态(单位遥信)进行双确认。信号采集需求如表2所示:

图2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位置集中监视画面(不包含双确认功能)

(1)统一不同控制字在监视画面上投入退出状态展示。针对“停用/启用重合闸”控制字,自定义敏感图元,使其遥信值分合与图元状态显示分合相反,保证与“重合闸投入/退出”控制字的图元状态显示一致。如图4、图5所示。

图4“停用/启用重合闸”控制字画面图5“重合闸投入/退出”控制字画面

3.3变电站侧技术措施

(2)由于增加保护管理机后,无法对采集遥信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标识,因此,对于该方式涉及的变电站软压板暂不接入EMS系统。

(3)规范厂家对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位置的定义,避免远动装置对软压板投退位置合成错误,造成误遥信。

(4)进行遥信“无效”状态调试,确保发生远动装置与保测一体化装置通讯中断时,远动装置能正确进行遥信位置“无效”标识,主站端能正确解析并显示。

4分析结论及建议

综合上述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可知,通过采取遥信位置双确认(技术措施)、制定操作规范(管理措施)等措施之后,10kV线路重合闸软压板远方投退误遥信风险已大大降低,但误遥信风险仍然高于常规开关。需要在完善保测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统一远方操作技术规范等方面继续开展相关工作,逐步解决保测一体化装置相关控制字含义不一致、部分装置无法采集双确认信号等技术问题。同时,要加强试点应用总结,结合应用经验不断完善相关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吴文传,张伯明,孙宏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