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诊治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冠心病介入诊治的护理措施

于秀杰

于秀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九厂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232-02

【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1]。目前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介入诊治的出现给很多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他们解除了痛苦。但是一种新的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的疑虑。我院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使其消除顾虑更好地配合诊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介入治疗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领域重要的新技术、新疗法。导管室护士不但要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理论,还必须熟练掌握该技术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观察要点及其处理方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作出护理评估,拟订护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临床资料

2004年1~12月在我院进行了介入诊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16例,男63例,女53例,年龄28~86岁,平均57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16例,球囊扩张术61例,经皮支架植入术46例,起搏器植入术9例。

二护理

(一)介入诊治前的护理

介入诊治前应征得患者同意及其亲属签字。如需做心血管造影,应做碘过敏试验。向患者解释介入过程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消除顾虑,取得合作。无特殊情况,术前一般不给予镇静药,以祈患者能更为主动地配合检查。发绀患者,术前最好吸氧1~2小时。能合作的患者,最好用局麻,选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均可;不合作者,应准备全麻。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准备好介入手术操作的常用器械、各类导管、电极、急救药品、镇静药、血管活性药物、抗过敏药物、抗凝药及0.9%氯化钠溶液,并放置于相对固定的位置,检查室应准备氧气、监护仪、电除颤器以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设备,并确定除颤仪、12导联心电图机,血压计及负压吸引器和其他必需设备,器械应性能良好。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抢救设备器械、药品、物品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各种物品能及时、准确地应用。

(二)介入诊治过程的护理配合

1.熟悉操作过程

精细而娴熟的配合是介入术过程顺利与成功的基础,参与护士应有明确的分工,掌握冠心病介入操作程序、步骤,了解所需各种导管及操作器械的基本性能,并熟练、默契地配合行介入术医生进行介入操作,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操作。

2.操作过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变化,注意患者的神志、表情、脸色等改变,发现异常时,及时提醒术者,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主要为介入术过程中操作压迫不当所致,多在医生全神贯注操作导管时出现;参与操作护士应经常注意协助观察穿刺插管部位情况,发现出血及时报告医生,改正压迫与操作,或协助压迫,控制出血,一般问题容易解决。

(2)机械性损伤致心脏及大血管穿破:心导管检查应与胸心外科密切配合,随时准备急救及紧急手术。如造影剂射穿心室壁或心房壁,在心包腔显影时,应密切观察,注意有否心包积血。如出现心脏压塞,应由外科及时处理。如果导管穿破心肌,多数情况是心肌收缩破孔,不再流血,不留后遗症。若穿破心壁后在心包抽出血液,此时最好暂时不要移动导管,一方面避免心腔内血液继续漏到心包腔内,一方面在出现心脏压塞时可起减压作用。需做手术缝合时,可作破口的定位,以利修补。

(3)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为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术者操作导管定位过程,介入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提醒术者,导管应立即撤离所在区域,室性期前收缩多可自行消失。个别患者可能转为室性心动过速,若为持续性,可经静脉途径使用利多卡因或心律平等药物转复,必要时进行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并立即进行电除颤。心室颤动者,应立即予以直流电非同步转复律,且需采用高能量(300~360J)。

(4)心绞痛:多由送入导引导管、钢丝、球囊导管及置入支架过程中刺激冠状动脉而诱发。一旦发生,立即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提醒术者及时调整导管位置,一般可获得缓解。

(5)碘造影剂致过敏反应:如属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可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等药物;如出现喉头水肿致窒息,立即气管插管。如果过敏性休克,采取抗休克措施。

3.介入诊治拔除鞘管的护理

(1)拔管前耐心向患者讲解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拔管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引导患者身心放松,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拔管。拔管前让患者排尿,避免膀胱充盈,计24小时出入量,入量不足时补充后再拔管。拔管前4小时内静脉给予800~1000mL等渗盐水。拔管前1小时停用肝素,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如阿托品、多巴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建立良好静脉通道,同时进行血压、心率监护。

(2)拔管时护理:两侧股动脉同时拔管时,严禁同时拔除鞘管,按压力度以触摸到足背动脉为准。拔管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及颜色的变化。询问有无胸闷、气短等不适。一旦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立即给予抢救药品,让患者去枕平卧,予氧气吸入(流量3~4L/min),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三)介入诊治后的护理

1.术后严密监护及护理指导

术后患者应入CCU心电监护24~48小时,嘱患者术后平卧,鼓励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排泄,以免造影剂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脱水不利于拔管。需留置动脉鞘管68小时者,插管肢体平伸制动,不能弯曲,术后7~10天避免剧烈活动,停止吸烟,坚持锻炼。改善心血管发病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

2.一般护理及日常生活安排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予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进食不可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做好排便护理,对于排便困难者,术后应用缓泻药,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蜂蜜、蔬菜;排便时应床旁观察心电图和血压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3.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

(1)急性血管闭塞为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故患者返回病房后应严密观察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及周围血管栓塞表现。一旦出现异常,立即给予抗凝、溶栓或急诊手术治疗。

(2)对皮下血肿与动静脉瘘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穿刺部位及该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活动情况。对于局部皮下血肿及瘀血者,一般经加压包扎或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理疗会自行吸收,严重者需切开引流清除;动静脉瘘则需外科手术修补。

(3)股动脉留置鞘管的患者应保持仰卧位,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

(4)严格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活动性血肿形成、皮肤或输液穿刺部位瘀斑、牙龈出血等低凝状态表现;观察尿液颜色、大便颜色、血压、意识、瞳孔等改变,尽早发现可能的出血并发症,以便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