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安全作业环境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实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特殊安全作业环境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实例分析

王瑞锋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621

摘要:通过对首都机场东塔台机坪管制室装修改造项目实例的介绍,分析了在不停航施工的情况下,在机场塔台内——这一特殊安全施工环境下,如何进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减小施工对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特殊作业环境,风险因素,安全管控

1工程概况

首都机场东塔台机坪管制室装修改造工程位于首都机场东区塔台建筑标高+66.49米处,装修改造面积约300平米,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对该层进行土建结构及配套设施的改造,使之满足机坪管制室的使用需求,另外,由于该塔台已不满足最新的抗震规范要求,还需要对塔体进行整体抗震结构加固。

2施工作业安全环境分析

本项目的施工也安全环境分析如下:

(1)首都机场塔台是负责航空器指挥运行的地方,安全级别要求高。

(2)施工区域位于塔台空管指挥层的下一层,施工区域和运行区域距离非常近,施工噪音和粉尘对运行作业影响大。

(3)本次施工航空器地面指挥系统设备需要从上一层的设备间层接引电源和信号资源,需要在上层设备间内铺设电缆和光缆,与既有设备线缆有交叉,有很高的安全风险。

3危险源因素分析

经过现场踏勘、管线摸排以及与空管局一线运维人员沟通,对塔台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识别,共识别出13项主要危险源,这13项主要危险源分别是:

(1)设备设施拆除时带来的资产损坏

(2)强弱电系统拆除时影响航空器指挥系统设备

(3)建筑构筑物拆除发生高空坠物伤人

(4)重力拆除作业产生的噪音和粉尘影响航空器指挥作业

(5)施工作业震动影响或者误碰消防设施

(6)违规切割作业和电气焊作业

(7)违规电气作业触电伤人

(8)配电箱扩容和铺设光纤电缆时误碰既有设备和管线,影响航空器指挥系统

(9)高空作业时人员高空坠落

(10)进出飞行区以及塔台的人员和车辆管理不当

(11)可燃材料堆放和垃圾清理问题

(12)油漆涂料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品的使用

(13)材料运输时路面遗撒造成污染

针对这13项危险源,我们采用LEC风险评估法[1]对项目的施工危险性进行了分析,LEC法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再根据计算出来的分数来确定其危险程度的等级。公式:D=L×E×C,其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根据大小的不同,分为六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分别对应一个分数值;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六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分别对应一个分数值;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根据损失后果的大小不同,分为六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分别对应一个分数值;D—事故危险性发生概率的评估分值,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可能危险、稍有危险,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分值区间,当D的数值越大,说明危险性越大。

项目组经过现场踏勘、与塔台一线维保人员沟通以及与空管局相关部门的人员充分沟通、开会讨论,对每一项危险因素的L、E、C分数值都给出了合理的判定。例如,对于第4项危险源——重力拆除作业产生的噪音和粉尘影响航空器指挥作业,因为塔台航空器指挥作业必须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噪音较大会直接影响到指挥员信号指令的沟通,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另外粉尘较大,可能会影响到指挥系统设备的灵敏度,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此项危险源通过使用LEC风险评估法进行评估,D值得分为540分,危险等级被判定为极其危险。

最终,在识别出的13项主要危险源之中,被判定为极其危险有三种,高度危险的有三种,显著危险的有一种,可能危险的有五种,稍有危险的有一种。

4安全管控措施

根据LEC分析结果,对判定为极其危险的危险源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

(1)危险因素:强、弱电系统拆除时影响上游设备、对航空器指挥系统造成影响。

应对措施:

(a)联合空管局进行施工前管线摸排,明确各条线路对应的设备,并对线路做好物理标识,对重点线路做物理隔离保护;

(b)施工作业时,各保障单位全程在场值守,安全小组进行重点安全检查,与航空器管制室当班负责人随时保持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危险因素:重力拆除作业产生噪音和粉尘

应对措施:

(a)施工区域物理围挡全封闭,施工期间保证全封闭施工,通往航空器指挥层的每个通道口加装隔音防尘垂帘,从施工区到指挥层的路径上共计有四道隔断门、两个隔离垂帘。

(b)施工区每日拆除作业前地面洒水、每日收工撤场时,地面尘土用吸尘器清理干净;

(c)施工作业时间根据当日航班情况随时进行夜班和白班的调整,以配合塔台管制人员的作息时间,减小噪音对其的影响。

(3)危险因素:配电箱扩容、铺设光纤和电缆时,误碰既有设备和管线、影响航空器指挥系统。

应对措施:

(a)编制专业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b)对既有的重点线路做物理隔离保护;

(c)施工作业时,空管局派专业人员指导施工作业;

(4)对其它几种危险等级的危险源,也分别从消防、动火、动电、拆除及高空作业、车辆、人员管理、环保污染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安全管控,并且起到了很好的安全管控效果。

根据LEC风险评估法的判定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并对判定为极其危险的三种危险源进行了重点分析和处理,最终做到了:安全风险全覆盖,安全管控无死角,风险等级有区分,防范重点有突出。

5小结

同一种施工安全风险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的危险等级有可能是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LEC风险评估法运用于塔台内施工安全管理是一次成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具有很好借鉴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童森森、董羽、胡琼、周玉蕾.建筑施工危险性分析与安全管理.ValueEngineering,1006-4311(2017)30-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