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分级护理在无陪护病房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细化分级护理在无陪护病房的应用

沈厚梅

沈厚梅(安庆市立医院老年病科安徽安庆24600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04-02

【摘要】目的探讨细化分级护理方式在无陪护病房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无陪护病房三百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采用细化分级护理级别,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的分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两组病人实施不同的分级护理,其结果是在病人满意度,临床护理实效,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无陪护病房实施细化分级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细化分级护理无陪护病房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1],也是确定护理服务收费的标准[2]。分级护理制度明确各级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护理要求,对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起着规范性与指导性作用[3]。传统的分级护理级别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级别的确定更侧重于患者的治疗及病情观察,我科现实行的是无陪护护理模式,即护理工作囊括了患者的治疗、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过于笼统的分级护理级别不能反映患者的真正需求,于是我们推行了细化的分级护理级别,籍此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现将临床应用的成效报导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1-10月在我科(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110例,女40例,平均年龄74.5±3.5岁;对照组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73.8±3.1岁,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在医生根据病情下达的护理级别的基础上,责任护士将每一级别细化为三个等级,分别用A、B、C表示,护理级别就细化为1A、1B、1C,2A、2B、2C,3A、3B、3C.。等级的确定方法:对患者的ADL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排便控制、排尿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总分100分。得分分三级,1级60-100分;2级60-41分;3级40分以下者。应用Orem自理模式根据得分等级分别予于支持教育(A级),部分补偿(B级),全补偿(C级)护理。责任护士每周评估一次,有变化及时更改,护士依此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

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分级模式,遵分级护理医嘱护理。

1.3评价方法

1.3.1满意度调查。护理工作的第一要求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满意度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工作质量,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满足需要,对不能自理病人的照顾,护士的态度及操作技能,健康宣教,医疗护理收费,巡视病房,心理护理几个方面测评,结果分为三个级别,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使病人客观评价,保证真实性。

1.3.2临床护理实效评价。根据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得分≥90分为合格。

1.3.3患者心理状态测评。无陪护舒心病房以“使病人以舒畅的心情接受治疗”为服务目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护理服务的一大重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各项护理的满意率的比较(%)

2.2护理质量

实验组的基护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x-±s)

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比较显示实验组SAS,SDS得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9.5+1.3)vs.(4.8+0.7)、(9.6+1.1)vs.(4.6+0.6);t=38.99,48.87;P<0.001]。

3讨论

3.1医嘱护理级别往往与患者的实际需要不相符

传统的分级护理医嘱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护理级别不确定,王淑琴等[4]报导部分医生对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不够清楚,仅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角度出发,医嘱分级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而同种同程度的疾病,由于患者不同、个人生活背景及心理状态的差异,护理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一名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根据医嘱的护理级别为二级护理,但ADL评分为差,该患者应给予全补偿护理计划,细化的护理级别定位2C,更能具体反映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医嘱护理级别往往在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都不更改,不能动态反映患者需求,细化的护理级别由护士定时评估分级,必要时是督促医生更改,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能马上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护士参与到护理级别的制定,可以保证分级与患者需求相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2规范了医疗收费,减少了医疗纠纷

细化的分级护理级别收费,以不同等级护理服务工作量为依据,即按实际服务项目及内容收费,公正透明,与实际相符,既真正满足患者的需要,又能充分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体现以人为本

由护士细化护理级别,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考虑患者的需要,视患者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无陪护舒心病房”的宗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4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士参与到护理级别的制定,有一定的自主权,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更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更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从而推动整个护理队伍素质的前进。

3.5有效使用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为每个病人量身而定的细化的护理级别,充分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及生活需求,护理工作量明确,籍此进行排班,合理使用人力资源,节约护理人力。

参考文献

[1]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2]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

[3]左月燃.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5.

[4]王淑琴.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