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推进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推进合作学习

石小红

(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街道龙池小学,重庆4098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方面有所侧重。因此,教师要促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运用以及完善,帮助学生逐渐提升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培养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往往会由于年龄较小,而对于合作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再加之独生子女较多的原因,学生自我意识较为严重,越发造成了合作低效的结果。对此,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使其树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呢?接下来,笔者就依据实践教学经验,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保证合作教学效果,关键就需要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而要实现对学生合作兴趣的激发,前提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虽然部分学生也能够充分地展现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但这样的学生终究是少数。之所以会造成这一问题,原因就在于课堂氛围不到位,无法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也就显得尤为关键。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了这样一种教学情景;“小明妈妈准备了20颗糖果特用来招待来家里做客的小朋友,她想每人给3块,那么能够分给几个小朋友呢?结果怎样呢?小明妈妈想考考做客的几个小朋友,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么分?”随后笔者便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堂探究,在这样一种生活化情景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并且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不断尝试,甚至还有部分小组开展了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扮演小明妈妈,其余学生则扮演来做客的小朋友,在分糖情境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最终在大家的一同努力下,也成功地得出了最后的结果,并很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数学知识。

二、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水平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状况。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状况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促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例如: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数学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数学思维敏捷度、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数学探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识和了解。

三、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

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就要对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这些标准具体跟教师的教学目的相关,不同的教学目标要对应不同的分组标准。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集中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等一系列较低水平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就要考虑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计算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数学基础方面情况对学生制定标准,进行分组。

四、引导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在明确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分组后,教师要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以小组的综合能力水平、知识基础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在明确了学生分组后,可以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创新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且在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通过问题探究,提高合作积极性

运用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针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正确的解法,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新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联想过去学习的知识,以此为依据来探讨新学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六、通过实践探究,促进合作有效性

在一般印象中,数学学习都是与习题练习、数字计算等内容相关,这种固化印象也使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来逐渐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固化印象,使他们重新认识数学,并且增强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通过这一内容统计生活中能够看到的一些事物,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这一过程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在巩固复习这一学习内容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变他们对数学的印象,例如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个月之内的天气状况,并运用条形统计图将最终结果展示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分配到不同的任务,这也是对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并且使数学这门学科增加了实践操作环节。

七、通过分享成果,使合作有效进行

划分合作小组以及合作过程只是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中间内容,而真正使得合作成为学生广泛推崇并自觉接受的学习方法还需要教师制定一定的激励和指导制度,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就是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善于表现以及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小组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将他们的劳动成果以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汇报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分享的小组内容进行点评,使他们内部有对比、有提升,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从而真正有所提高。学生之间进行评价的方式也具备一定的客观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能够使这一过程顺利有效地进行。由于分享过程要求小组内部有成员代表进行发言,因此这一过程也能使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有一定的锻炼机会,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总之,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在课堂内外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小组内成员水平的提升状况以及小组综合实力的变化情况等,对分组进行不定时的调整,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易庚新.试析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8):200-201.

[2]赵云生.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南北桥,2017(10):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