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网络道德传播与发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网络道德传播与发展探析

李腾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国家对网络道德建设也越发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道德失范问题。由此,本文将以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为基点,作为探讨网络道德传播模式的理论借鉴,为网络道德的传播与发展提供策略。

关键词:网络道德;5W模式;传播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网络道德的传播体系尤为庞杂,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层出不穷,网络道德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愈渐被人们关注。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在他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这就是著名的"5W模式"。[1]此模式作为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对网络道德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借鉴价值。

二、网络道德传播的“5W模式”分析

网络道德传播不同于简单的网络传播,其传播过程是基于道德规范基础之上,目的是让网络信息绿色、健康、有秩序的传播,但它同时具备网络传播的特点,由此将以“5W模式”为本,从网络道德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探析网络道德的传播过程,以便能够对网络道德传播有理性的认知,引导网络空间向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状态,有序发展。

传播主体分析。主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并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同样,网络道德主体是指所有在网络社会中从事道德活动的人。虽说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但它反映的仍是网络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拥有多重身份,更可以隐瞒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信息,任何一个在现实世界里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都有可能成为网络道德传播的主体。此外,网络空间信息庞杂,相对于被动灌输与机械性传播,网络道德主体在甄别信息对错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以此来规避消极信息的影响和侵蚀,一些意志力薄弱的人,常因一己私利挑战道德底线,由此破坏了网络道德环境的平衡。

传播内容分析。网络道德的传播内容以网络法律法规为准则,用社会道德规范来把控,同时也受现实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网络信息,网络道德的传播内容也因此更趋生活化,它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法律条文、规范准则,而是走向了生活、融入着生活。此外,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言论环境又相对自由,致使网络道德的传播内容未经把控就已扩散开来,在信息传播的无序状态下,不仅降低了网络道德传播内容的质量,更有甚者,还严重威胁到网络道德传播过程的顺利进行。

传播渠道分析。网络道德的传播渠道是指在网络道德的传递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一来,传播渠道具有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即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多视角,全方位的看问题。多样化的网络道德传播渠道,使其不再受限于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与道德习惯,而是因时、因事而定,能够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二来,传播渠道的内隐性。如今,在人们随时随地浏览网络信息,探讨热点话题的时候,不知不觉间便促成了网络道德意识的觉醒,网络道德意识的出现大多附着在各种道德现象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做出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

受众分析。网络道德受众是网络道德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它是所有网络道德信息接收者的总称。网络道德受众区别于网络受众,又融于网络受众之中。网络受众依赖于网络道德传播的舆论导向,但又因其受教育程度不同、接受新鲜事物快慢程度不一等因素,又各自持有不同意见,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究其根本,网络道德受众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个体,其对任何网络道德现象的接受,都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此外,当网络道德受众为自己设定多重网络角色,隐瞒现实中的真实身份后,其接受网络道德传播的信息也将掺杂着一定的虚拟色彩。

传播效果分析。传播效果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指由传播活动引起的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反应。[2]从时间来看,由于网络道德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着的过程,因而网络道德的传播效果具有时效性。此外,小范围的道德活动产生的传播效果也可能只是暂时的,而有些网络道德意识,将长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此外,不同于一般的传播方式,网络道德的传播是基于网络平台,跨越时空界限进行的传播,网络道德的传播效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受众不同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存在的诸多差异,他们在不同价值观的引导下,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分析道德问题,这便造成传播效果的差异性。

三、网络道德传播的发展策略分析

不难发现,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每个环节都彼此依赖,相互影响,通过对此模式的分析,可为网络道德的传播与发展策略提供新思路,为此,将从主体、内容、渠道等层面,对网络道德的传播与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第一,提高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自律是人的理性对意志的规定。[3]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提高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和自我认知意识尤为重要,此外,实现网络道德传播主体的道德自律,还需要外部环境,如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的支撑,所以应该在“他律”的管理和监督之下实现自律。

第二,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只有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才能净化网络道德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首先,自上而下的监督。政府需要提高网络伦理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时效性监督。其次,相互监督。网络道德要在受众互相监督的过程中,淡化利益熏陶,重视内容价值,同时才能创造绿色健康的网络通道。最后,自下而上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可通过网络道德平台的举报功能实现,使主体在网络道德的传播过程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实现监督机制长效化。

第三,重视网络道德传播效果的反馈。近些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开辟了诸多新渠道用以实现网络道德的传播与发展,由国家到个人,都以一种积极的态势投身到到网络道德的建设中去,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道德传播方式,能否在把控网络道德的传播过程中,实现所预期的传播效果,就必然要重视传播效果的反馈,重视受众的道德体验,根据反馈结果及时改进传播方式,推陈出新,紧随时代潮流,实现网络道德传播的优越性。

四、结语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不难看出,国家对网络建设的重视程度,由此,我们更要坚守道德传播的网络阵地,严格把控网络道德的传播过程,引导网络道德的传播渠道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好网络道德底线,筑梦网络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李凌凌.传播学概论[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19.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5.

[3]康德著、邓晓芒译: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20.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5:198.

作者简介:李腾(1994.10-),女,山东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