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米桂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米桂平

米桂平

米桂平/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之前,许多语文老师习惯满堂灌,一讲到底,很少给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因为学生升学压力大,老师的责任也重大,师生都不敢稍有闪失。而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新课程改革明确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对以往过于重视工具性的偏误给予纠正,强调了语文人文教育功能,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体验,倡导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关注阅读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一、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中学生的思维己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我们还可以以单元为板块,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期待大增,兴趣渐浓,热情高涨。其次,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二、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发挥想象,领悟内涵

文章的作者与我们的学生相比,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时代,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并领悟内涵。如学习《陈情表》中,李密推辞晋武帝的一次次官位越来越高的征召,为什么不肯出仕做晋朝的官员呢?说自己的祖母年事已高,无人照料当然是事实,可是仅此而已了吗?如何透过这情深意切的语言,领悟作者难以言传的复杂心理和情感呢?只有走进那个时代,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受作者丰富的思想内涵。课堂上我问学生:你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感吗?有的说,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有的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的说,忠臣不事二主。接着问作为亡国臣子的李密非但不敢明目张胆对抗,还得委婉地说明推辞理由,解除新王朝皇帝的猜疑,你能想象一下李密此时的心情吗?侍奉祖母的骨肉之情、对已经灭亡的蜀国的怀旧之情、对新王朝的疑虑之情和对新王朝皇帝征辟的惶惑之情,都搅和在了一起,使他进退维谷,无所适从。这样就理清文章的一条基本的情感线索,这就是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竭力让新王朝的皇帝既不至于怀疑自己的忠诚之心,答应自己请求,又能够保全自己的名节乃至生命,不必在蜀国刚刚灭亡不久就去为新王朝效忠。如果不走进那个时代,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么文章的情感内涵就难以理解。

三、与现实生活链接,调动内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一文,分析完鞋匠格斯拉的形象后,我问学生:“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格斯拉’样的人,你欣赏他们吗?”有的说格斯拉太固执了,他要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插手,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用最好的皮子。有的说格拉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继续提问:我们不欣赏,可生活中需要这样的人吗?学生联系生活中牛奶里的三聚氰胺,鸭蛋中的苏丹红,长江堤坝中的豆腐渣工程,得出了面对诱惑时恪守职业道德和商业诚信的可贵。阅读应把学生已有的生活方面的知识、经验、体验、情感唤醒,让其充分融合到对文章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中,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存在状况,要能把学生阅读与现实生活链接,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四、教师要让写作成为推进阅读的动力

不少学生反映,他们读了不少书,可是好像没有什么效果。事实上,阅读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往往进入一种高原状态,这是阅读教学效果不显著的客观原因。怎么走出阅读的高原状态呢?方法是“写”。许多人的阅读,就像一股清泉流经沙漠,只有吸入,没有喷出。缺少了“悟”和“思”,其阅读很难说向纵深发展了。但是,怎样才能“悟”呢?“悟”似乎没有方法可教,可教,就不称其为“悟”了。怎样思考?思考似乎有方法可教,但是,往往不见得有效。何况人的“悟”和“思”总是有惰性的,而克服惰性的最好办法恐怕就是“写”。写,对于“读”来说,它可以推动“读”的深入,还会增强阅读欲望。即用写来促进思考,用写来促进感悟。悟,一定是琢磨的结果,不写,当然也可能琢磨,但,写则一定要琢磨,写是促进思悟的不二法门。

总之,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