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压X线放大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点压X线放大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

李沁怡

李沁怡(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放射科云南昆明650032)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022-02

【摘要】目的探讨点压X线放大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钼靶X线行常规CC位和MLO位,并加摄点压X线放大摄影技术对临床可扪及肿块或不能扪及肿块及单纯钙化的乳腺进行影像分析。结果48例患者行常规CC位及MLO位摄片,有11例能明确影像学诊断,病灶检出率为22.9%,其中良性诊断4例,恶性诊断7例;经点压X线放大摄影后,37例患者中有25例能明确影像学诊断,病灶检出率为77.1%,其中良性诊断15例,恶性诊断10例。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中应用点压X线放大摄影,可对常规CC位和MLO位未能清楚显示的微小钙化和细微伴随征象进行观察,能够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减少乳腺癌的漏诊,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乳腺放大摄影乳腺肿瘤鉴别诊断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多发病,乳腺癌近年来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乳腺疾病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48例乳腺肿块进行常规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摄片并加做点压X线放大摄影,探讨点压X线放大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提高乳腺X线影像质量。

材料与方法

1.材料笔者收集2010年1月至8月期间,在常规摄片的基础上,对发现的病灶或可疑病灶加做局部加压放大X线摄影检查的48例病例为资料。受检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9岁。全部为女性患者。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点压放大摄影对病变诊断的价值。

2.方法使用设备为美国GE公司2000D全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X线摄影机,附带点压放大设备。图像浏览在ADW4.2工作站,KODAK胶片。数字板尺寸为18cm×24cm,采集视野6cm×6cm,像素2048×2048。

3.摄影方法常规拍摄头尾位和内外斜位,然后根据病变所属象限加做点压放大摄影。去掉面板,常规乳腺压迫器用以一个圆形点压迫器代替,使用无光栅的乳腺支持附件。投照时让受检者站立于摄影机前,触及病灶位置及兴趣区域,将受检侧乳房托起平放到乳腺支持器上。打开中心定位灯,尽量将肿块或兴趣区放置于视野中心,放大倍数为1.75,一般情况选择参数自动优化模式,设备自动选择小焦点进行曝光。点压摄影一般选择局部的正位及侧位两个体位,并尽量将乳头包含在片内,以便于病灶的定位。

结果

48例受检者中,临床可扪及肿块的为35例,有13例不能扪及肿块。常规片不能鉴别良、恶性病灶,而结合数字化点压的诊断结果为:乳腺癌15例,良性肿瘤24例,增生及其他乳腺病9例。病理诊断结果为:乳腺癌17例,良性肿瘤25例,增生及其他乳腺病6例。数字化点压采集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符合率为90%。

讨论

点压放大X线摄影时使用的是中间微凸的小压迫板,加压后,局部组织、腺体更容易分散,对致密性乳腺中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局部压力大,病灶更贴近胶片,提高影像分辨率。对于靠近胸壁和腋中线及腋窝的病灶,点压板由于面积较小,使用灵活,一般不会遗漏病灶。全区域乳腺摄影片定位,点片定性,点压片对可疑病灶的定性是建立在全乳定位基础上的,二者结合能提高X线诊断率。所以对每个受检者做轴位和侧斜位的常规摄影,对不能诊断的可疑病灶进行数字化点压放大摄影,以做出正确的X线诊断。

1.肿物在统计的48份病例中有35例临床触及肿块,点压片显示31例有肿物。12例为恶性肿瘤,16例为良性占位(其中有乳腺纤维瘤,囊肿等),3例疑为增生灶。普通片虽然已加压,但仍有腺体像叠,对肿块显示欠佳。对于致密型腺体的病例,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技师触诊非常重要。点压摄影在普遍加压的基础面再加压,使病变部位的重叠更加减少,从而明确肿块存在。本组病例有8例平片不能确认,点压排除恶性肿瘤的存在。普通X线摄影往往难以显示致密型乳腺中的一些征象,而放大摄影能显示乳腺结构紊乱,血管增粗,导管异常,局部皮肤的增厚,小的牵拉等间接征象,从而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

2.边缘乳腺病灶显示,除与病灶大小相关以外,还与乳腺实质背景有关。对于致密型腺体的病例,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于小病灶的检出能力明显下降,点压片将肿物以外的乳腺组织推开,肿物边缘的毛刺,即便是非常细小的毛刺也可显示出来。局部加压放大X线摄影能够提高图像的有效空间分辨率,提高乳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的显示,提高X线影像特征的检出率。

3.钙化在统计病例中,肿块合并钙化12例,单纯钙化5例,良性钙化2例。乳腺内钙化影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是鉴别病变良恶性的一个重要征象。局部加压放大X线摄影使得常规片不能显示的微小钙化得以显示,提高了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

综上所述,乳腺点压放大摄影在肿物的确认,病灶的边缘,内部结构及钙化的显示方面都优于普通摄影;当病灶位置比较特殊,采用常规的头足位(CC位)和内外侧斜位(MLO位)不能很好的显示病灶,此时加做局部加压放大摄影,采用适当的体位和角度,可以将常规片不能完全显示的病灶显示出来。所以我认为,乳腺点压放大摄影在乳腺影像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燕树林.乳腺摄影技师上岗培训手册[M]中华医学会2007.11.

[2]苗英,戎悦,章士正.乳腺摄影技术标准化的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4(3):1592161.

[3]鲍润贤,主编.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