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间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间的应用探讨

郭学文

(山东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间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治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人员80例做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对比两组人员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人员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异常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16.25%(P<0.05),并且不同年龄段人员的MCA和VA和对照组人员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偏头痛患者的异常情况,并且还能显示出颅内动脉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83-01

偏头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中重度或搏动样头痛,一般为偏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原发性头痛疾病;多数起病在儿童和青春期时期,在中青年期达到发病率的高峰期,并且女性多于男性[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偏头痛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就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诊断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治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的体检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范围为15~56岁,平均年龄为(32.1±2.8)岁;

对照组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范围为18~58岁,平均年龄为(31.5±2.4)岁。

全部人员均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将知情同意书签署。对两组人员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人员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取德立凯多普勒检测仪(SyncMaster1720)。研究组患者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间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人员于体检时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采取仰卧姿势,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进行检测,以及颅内前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进行检测记录。

1.3观察指标

(1)记录分析两组人员的超声异常情况;

(2)对比分析两组人员不同年龄段的颅内前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情况。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l8.O进行处理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检测结果用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检测显示(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员的异常情况

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人员经颅多普勒检查异常率为81.25%(6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5%(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5528,P<0.05)。

2.2不同年龄段的血流变化情况

在不同年龄段的MCA和VA情况显示,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年龄段的MCA、VA血流变化情况(x-±s,cm/s)

3.讨论

偏头痛属于原发性的头痛类型,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发病期间伴随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并且光、声音等的刺激还会加重头痛程度,适当的休息并处于安静的环境可以缓解头痛状况。临床上对于偏头痛的发病因素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神经和血管的收缩功能等有关[2];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即俗称的脑血流检查,主要是利用多普勒原因和相关技术,通过超声穿透颅骨部位,从而获得脑动脉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达到反应脑血管等工作的作用,是常见的临床检查方式。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全部人员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超声检查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员(P<0.05),并且通过对两组中不同年龄段人员的MCA和VA情况统计分析显示,研究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生和脑血管的痉挛存在一定联系,偏头痛发展期间血管紧张,会影响颅内动脉的血流,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间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龙健中,李欣明,黄金君,等.200例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2):84-86.

[2]龙健中,李欣明,杨乃勇,等.59例不同年龄段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脑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