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思教学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浅谈反思教学的重要性

柯美红

柯美红(安溪恒兴中学,福建泉州362400)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是很重要的,经常写些教学反思,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这也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一、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共识。时代向教育的挑战不是数量的扩展,原有教育的修补和完善,而是要求教育的重建,要求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单纯、模式化的脱产进修将被代之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使自己学会教学,获得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进行深思,问个“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教师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学会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很难保证有创新发展。

四、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某个环节的训练。比如在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把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教师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五、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在不断实施“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反思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反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年轻教师才能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活则深,深则透,透则新,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年轻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