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调查报告及实验室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一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调查报告及实验室诊断

张薇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一起输入性疟疾情的特征、处置措施及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输入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其他脏器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疟疾病例大部分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其余小部分病例分布在全球其他地区.疟疾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大汗、血液涂片检查疟原虫,确诊为疟疾。结论:为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需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素质,规范约点处置等综合性控制措施。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人。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三日疟

疟疾是一种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寄生虫,寒战、高热,大汗为其特点,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输入性疟疾容易误诊,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对患者及其不利。

2016年1月2日下午14:30分,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报告,该院2016年1月1日收治一例疑似疟疾病例。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半小时内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相关调查处置,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一、病例资料

患者王瑞龙,男,38岁,水城县比得乡布拱村人,家庭成员7人。

2015年12月14日至2015年12月16日晚上,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1℃,自觉头痛,与发热时明显,退热后缓解,伴有畏寒,寒战,咳嗽,咳痰,痰多且粘稠、黄色,无胸闷、气促,恶心,呕吐,体温可自行下降。

2015年12月19日患者自行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市人民医院以感冒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于2016年1月1日再次就诊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和疟疾?”,进行抗炎治疗后,任有间断发热,夜间明显,无其他并发症,当日医生要求在发热时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患者自述12月14日到1月1日期间未服用抗疟药。

二、疟原虫实验室检测

(一)清洁载玻片。将新玻浸入液态洗涤剂的清水中,15分钟,用干净棉巾擦拭,再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换水3-4次,最后用干净、柔软的棉巾擦干备用。

挑选推玻片:挑选边缘光滑的玻片作为推片。

(二)图制血膜

取已清洁玻片的2张,一张做载片,一张作推片,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血液4-5微升,再用该中部刮取血液1-1.5微升。由里向外画圈涂成直径为0.8-1厘米的圆形厚血膜。然后将推玻片下缘平抵载玻片的中线,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色状薄血膜。

(三)血膜染色

待血膜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薄血膜用蒸馏水对厚血膜进行溶血处理,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固定时不要加热,加热会使原虫变形。

(四)疟原虫显微镜检查结果

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显微镜下(1000X)观察全血细胞疟原虫存在状况。镜检结果显示患者血膜红细胞内查见三日疟原虫。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镜检结果相符。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核实,检查结果确诊为三日疟

三、流行病学调查

(一)患者2015年9月前往非洲喀麦隆务工,主要从事电气及安装工程工作,在野外劳作时间较多。在境外工作期间被蚊虫叮咬过,出境前带有预防性药物,但从未服用,周边工友多有患疟疾。2015年12月16日非洲喀麦隆出发,17人到达上海,18日到达六盘水,至19日六盘水人民医院就诊期间未再去过其他疟疾流行地区,近三个月内无输血史,有一位同行人员。

(二)经六盘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血涂片,确诊为三日虐原虫。

四、疫点调查和处置情况

患者自境外回国后未回到水城县家中,居住在钟山区朋友家中,该季节六盘水市钟山区平均气温为0摄氏度,无传虐媒介,现为非流行季节,终上该疫点为无传播可能疫点,无需特殊疫点消杀处置。

五、结论

该病例是一起输入性三日疟疾病例,国外感染,回国后发病,当前出国旅游,出国打工人员逐渐增多,对于返乡人员,尤其是疟疾流行地区回来的人员,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目前疟疾监测意识不强,导致误诊,延误病情,因此需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搜索疫情,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在疟疾监测中的作用。二是准确掌握回国人员详细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掌握出国人员的去向和返回的时间和地点。特别是外出到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相关人员的信息,回国后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处理。三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疫情,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相关人员信息,发现输入性疟疾疫情,应及时上报。四是加强出国人员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疟疾诊断实验室规范

2、贵州省疟疾疫情管理与处置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