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能量”型基层干部的表现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负能量”型基层干部的表现及对策研究

杨昌玉

中共綦江区委党校

摘要: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时代需要新担当。“负能量”型基层干部,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绊脚石”。因此,文章在剖析基层干部“负能量”的六种突出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基层干部;负能量;重学习;重考核;重用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个新时代里,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忘初心强信念,牢记使命勇担当”。但一些基层干部由于思想认识上有差距,领悟中央精神有深浅,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有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负能量。”如何消除这些“负能量”,转化成谋事创业的正能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问诊把脉,总结病态,理性看待基层干部身上存在的“负能量”

1.开口叫忙型。基层干部作为贯彻党的政策、理论方

针的“最后一公里”,事务繁多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基层,也并非每一个基层干部都是忙得不亦乐乎,有一部分基层干部做事效率低,办事拖拉疲沓,遇着点事就说自己“忙忙忙”,就如同网上的那句流行语一样:“有一种工作状态,叫看起来你很忙。”而实际上的状况却并非如此。

2.遇事指责型。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客观存在,有时发

展中的困难比最初安于现状时还要大得多。有一些基层干部,未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发展遭遇瓶颈、遇到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棘手时,不是积极有为,齐心协力,思考对策,而是横加指责,开口就是这不对,那不对,这不该那也不该,缺乏一种理性思维和客观判断。

3.袖手旁观型。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和每一个领导干部密切相连,但有些基层干部,总认为“山高皇帝远”,和自己的关系不大。想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小日子”,任凭社会发展的脚步再怎么“疾风吹劲草”,他自岿然不动,稳坐泰山,冷眼观之,袖手望之,完全淡忘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古训。

4.不务正业型。有些基层干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比较突出,不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用在思考工作上,而是把时间花在炒股理财上,吃喝玩乐上,耗在投机钻营上,用在溜须拍马上,闲不下身,沉不下心。整天不务正业,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本职”当“兼职”,把“副业”当“主业”,完全背离了一个基层干部的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栽培和信任。

5.害怕担责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全覆盖,零容忍,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受到了“问责”“追责”。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基层问责“泛滥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谋事创业的激情。尽管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但有许多基层干部还是心有余悸,遇事推诿,不敢担当。

二、统一思想,担当作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事业更需新作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上,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负能量,以更加务实的态度,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重学习,用实效促进认识转变。一是落实分级制。

基层干部往往因为“业务”繁忙,疏于了对党的方针、理论的学习,有的基层干部还美其名曰,“做工作不能务虚”。对党的重大理论缺乏深入的学习和领会,行动上就难免有差距。尽管各级党委对党的理论方针都进行了及时的传达,但传统的开大会,写心得,并没能达到学习教育的目的,也没能让党的理论教育入脑入心。因此,应进一步督促落实“分级学习制”,将学习任务下达到各党小组,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检查基层干部的学习效果。只有做到真学、深学,用心学,才能在学思践悟中领会精神,凝聚共识。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党的理论教育,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力量源泉,源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党的理论教育,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因此,必须准确了解基层干部的学习需求,有效捕捉他们的关注点,不断推送新的学习内容,让基层干部在“精神大餐”的“海选”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三是创新学习方式。文件传达是学习的固定动作,但难免有些生硬,效果也会打折扣。应充分了解人们的阅读习惯,采用形象生动的图解,漫画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学习内容。尤其是现代人,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人选择了“手机”来学习。因此,党的思想教育,也应紧跟时代脉搏,才能有实效。目前,“学习强国”的强势来袭,可以说是宣传党的理论教育,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这为促进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起到了凝心铸魂的作用。

(二)重考核,以目标促工作实效。一是制定考核目标。

人的天性是追求安逸舒适的,没人愿意主动吃苦。工作若是靠人的自觉性去维持,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更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目标。在考核目标的压力之下,有序地推动工作。二是定期召开推进会。考核目标的制定,一般是以年为单位,但对工作的督促落实,则不能实行“年终算总账”的思维方式,更应注重对工作过程的追踪和管理。对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基层干部要及时盘点,对工作的推动情况要定期通报。以过程促管理,以过程促实效。定期的督查和通报,必定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引领或惩戒作用,这对那些比较“佛系”的人,无疑都是当头一棒。三是创新考评机制。可以把个人的考评与整个单位的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除了自身考评可以获优秀之外,还可以把受到的各种表彰奖励折合成一定的分值,作为加分项目运用于整个单位的考评。反之,受到督查通报的基层干部,也可以折合成一定的分值作为扣分项目运用于整个单位的年终考评。这样一来,只有人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成就自己的同时,为单位赢得应有的荣誉。

(三)重用人,以导向促进创业激情。一是倡导选贤用能的选拔机制。在满足“以德为先”的前提下,对干部任用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不力的基层干部,不予提拔任用;而对实际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应搭建平台重用。真正让吃苦者吃香,让流汗者流芳;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二是实行能进能退的进出机制。目前的基层干部,一旦进入了体制,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一般还是等同于“铁饭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一些基层干部,有一定的资历以后,便觉得可以优哉游哉当“太平官”。还美其名曰:“人到中年万事休。”没有“干不好就可能被下岗”的危机意识,自然也就缺乏持之以恒的奋进动力。只有建立起能进能退的进出机制,基层干部的创业激情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是改变干部任用的公示模式。现在的干部任用公示文件,只公示干部去向,不公示任免理由,一句笼统的“按组织工作需要”便概括了过去。因此,若能在干部任用公示中,连带公示领导干部可圈可点的成绩,在全社会范围内就能较好地形成“只重实干,不重钻营”的官场新风尚,以用人导向来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谋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用人风向标”的指引下,树立起“四铁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赵福兰.让基层干部有更多获得感[N].贵州日报,2019-0408。

[2]唐仁伍.强化督查落实的科学性与实效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