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斑羚的咩叫谈语文课堂的情感色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从斑羚的咩叫谈语文课堂的情感色彩

李振营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色彩;教师;学生

作为听课者,笔者和其他教师一起沉浸在一种慑人心魄的悲壮之中,内心涌动着一股悲怆之情。

这是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斑羚飞渡》。

猎杀藏羚羊的短片中,那幼稚羚羊的两滴孤独凄凉的泪水犹在心底荡漾;斑羚葬身山崖的惨烈一跃还在脑海回荡;激情的朗读、深切的体悟仍在耳畔萦绕……

这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知道斑羚是如何咩叫的吗?”

这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镰刀头羊三次咩叫时的提问。

班里响起一阵轻微的“咩咩”的叫声。

“请你来学一下第一处咩叫。”教师提问了一个表现最活跃的男生。

“咩——咩——”

男生尖利的咩叫立即引起了一堂哄笑,教室里的咩叫开始此起彼伏。

“这是哀咩!你叫的如此欢快,能体现出哀吗?”

教师“适时”的评价给了男生第二次表演的机会。

“谁能比他叫得更哀一些?”

教师显然对这个男生的表现不太满意。于是一位大胆的女生勇敢地咩叫起来。

课堂上一片咩叫之声,不绝于耳。

在一片咩叫声中,课堂前期酝酿起来的悲壮之美荡然无存。浮现在学生脸上的是开玩笑式的惬意。此后的教学,课堂里时时充荡着笑声,

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蔓延开来。

下课时,走出教室,身后是一串又一串咩叫之声。

看着兴高采烈的学生和踌躇满志的教师,听着评课教师“趣味横生”的课堂评价,笔者陷入了沉思:追求课堂之“趣”能以牺牲课文之情作代价吗?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当咩叫之声四起的时候,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究竟得到了怎样的提升?如本课教学,当学生看到斑羚被守猎队所追杀,“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还能为人类(守猎队)的不光彩行为感到惭愧吗?还能为斑羚的命运担忧吗?当看到老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为年轻斑羚架起生命的桥梁的时候,还能为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受到强烈震撼吗?

文章是有感情的。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国破家亡之恨(《最后一课》)、颠簸流离之苦(《秋思》)、花香鸟语之乐(《春》);这里有家人之爱(《散步》)、朋友之情(《羚羊木雕》)、手足之谊(《风筝》);这里有思乡之愁(《乡愁》)、离别之悲(《渭城曲》)、伤逝之痛(《爸爸的花儿落了》);这里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课堂也应该是有感情的。

可拍案而起、可泪眼迷离、可激情豪迈、可欢声笑语;可喜、可怒、可恨、可悲;可开怀大笑,可唏嘘而泣,可慷慨而歌………

还记得初中时学习《最后一课》时的情景:年迈的教师斜倚在讲桌旁,一字一句的范读着课文,我们则一动不动的趴在桌上欣赏。教师读完了课文,教室里一阵沉默,而后是连片的小声的啜泣。“散学了——你们走吧……”教师带着哭腔的哀叹,叹出了全班学生的眼泪。什么爱国主义、什么亡国之恨,已无需再讲,还有什么比泪水更动情的呢?

也还记得,高中时语文教师抑扬顿挫、高唱低吟的那首《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富有张力的表情让人感受到了李白无奈的洒脱与洒脱的无奈。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课堂是教学的承载形式,课堂的情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就是师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就是教学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的载体。因此,课堂要要有一种一以贯之的情感氛围——“情”场,以体现教学内容的情感,让课堂与课文情感相得益彰。如同电影、喜剧内容要依靠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要依赖悲剧的形式来渲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不仅具有教学的价值(工具性),更应该具有教育的功能(人文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它的涉及面之广,内容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语文课本的编写者经过精心策划、筛选、编排,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于课本之中,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因此,教师就要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带着感情,融入课文中,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怒同悲同乐,让学生真正能够身临其境,和课文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教学前,教师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以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

在教学中,教师要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把握课文情感,又要创造相应的课堂情感,因“材”施教——根据课文的情感,创设课堂情感,熏陶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以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

缺乏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而背离课文情感的教学则是伤害生命的。难道仅仅是为了课堂之趣,就可以把悲剧的内容教出喜剧的“笑”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教师发展中心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