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左美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左美丽

左美丽

哈尔滨市南岗区通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8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忧郁化评分为(1.53±0.58),躯体化评分为(1.22±0.53),焦虑评分为(1.12±0.48),偏执评分为(1.21±0.46),恐怖评分为(1.43±0.34),人际关系评分为(1.34±0.36),对照组忧郁评分为(2.14±1.88),躯体化评分为(1.98±0.68),焦虑评分为(2.54±0.56),偏执评分为(1.96±0.47),恐怖评分为(1.99±0.47),人际关系评分为(1.89±0.76),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緒的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67-01

前言:目前,冠心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高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也在不断降低。冠心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疾病之一,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心情低落、思维迟缓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可出现强烈的自杀意向,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恢复。临床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心理护理干预疗法,为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和作用效果,遂进行本次研究,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依照单双号的方式把患者随机分成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在38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0.62)岁;病程在1.5年到17.4年,平均病程为(9.6±2.3)年;其中20例为心绞痛,6例为心肌梗死,4例为无症状心肌缺血。观察组中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在39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0.67)岁;病程在1.8年到18.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1±1.7)年;其中21例为心绞痛,6例为心肌梗死,3例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保持医院环境干净整洁,避免不必要的外部因素干扰,同时,医护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询问病史,以便让其更好的配合治疗。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应该向患者讲解有关冠心病方面的知识,增加患者的评估能力。医护人员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态度温和,让患者早日摆脱负性影响,以便及时配合相应的临床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禁烟禁酒,以免病情恶化。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3.讨论

3.1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护理模式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改变,这也体现在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上。冠心病患者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经济负担、社会支持程度以及对疾病缺乏相关的正确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冠心病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提示冠心病病人存在多种负性情绪,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且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负性情绪极易引起患者机体交感神经功能兴奋,引起心肌缺血,并诱发心律失常,从而导致一系列恶性事件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而且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时,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2本研究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冠心病患者因为其病程长,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负担心理,而这些情绪变化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原因在于,我们通过加强对护士基本素质的培养,提高了护士基本素质,通过心理讲座,提高了护士的心理学知识,使其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运用恰当的心理学知识来影响患者的心理。同时由于护士基本素质的提高,护士不得体的语言也减少了,这大大减少了护士与患者的冲突,降低了患者不必要的心理伤害。同时本研究中我们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评估,这样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从而使患者清楚地了解冠心病的知识,减轻其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本研究中,护士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了沟通的技巧,通过正确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改变了患者紧张、恐惧、烦躁的心理,同时通过沟通,使患者主动讲述了其内心的想法,为护士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本研究中,我们加强了健康知识讲座,且丰富了健康知识讲座的内容,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讲座,不仅能使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知识,也使患者了解到康复患者的心理路程,对患者战胜疾病信心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而睡眠也是影响患者心理重要因素,我们通过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情况。通过心理护理改变患者的对躯体疾病的认识也是本次研究重点,患者对躯体疾病的认识改变了,必然会提高患者对社会及家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得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并使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殊艳.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64-164.

[2]孟雅丽,翟秋翎.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7):162-163.

[3]颜妮.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