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144例治疗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慢性盆腔炎144例治疗方法探讨

杜莉莉1李传明2王永云3

1.青岛市黄岛区铁山卫生院266423;2.青岛市黄岛区王台中心卫生院266425

3.青岛市黄岛区铁山卫生院266423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4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8例,A组中药藤酱化瘀汤加灌肠,B组康妇消炎栓直肠用药,C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三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A组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B组治愈率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中药藤酱化瘀汤加灌肠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是妇科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44例,并将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妇科确诊的慢性盆腔炎病144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6.5±4.6)岁;病程1~5年,均符合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A、B、C组各48例,A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内服中药藤酱化瘀汤并中药灌肠;B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C组单纯西药治疗。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为依据。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少数诊断有困难者,借助B超检查确诊:有感染病史;下腹部坠胀压痛及骶部疼痛;在劳累、性生活后、经期加剧,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异常;妇检时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在子宫旁及输卵管一侧或双侧,手可扪及条索状物;盆腔结缔组织发炎时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并有轻压痛或可扪及包块。1.3治疗方法:A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中药内服藤酱化瘀汤,药物组成:败酱草15g,红藤10g,紫花地丁15g,薏苡仁30g,车前草15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5g,香附10g,延胡索10g,木香6g,甘草5g。并随症加减。同时中药灌肠,灌肠方药组成:虎杖、败酱草各20g,蒲公英、黄柏、赤芍、三棱、莪术、桃仁各15g,丹皮,每日1剂,水煎2次,煎汁300ml,分2次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B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妇康消炎栓,每晚睡前置入康妇消炎栓1枚至距肛7~20cm处,月经来潮时停用,月经干净后继续,1周为1个疗程。C组在月经干净后采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0.1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10天,停药10天,再如前用药10天。三组均治疗1~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治疗前检查并记实主要症状和体征,疗程结束后检查并记实。1.4疗效标准痊愈: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妇科检查体征阴性,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有所改善,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缩小,盆腔积液范围缩小;无效: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经均无改善,B超探查盆腔积液无变化,包块未见缩小。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2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A组与B组治愈率比较,A组组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愈率比较,B组组治愈率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女性慢性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的炎症,多由于产后、剖宫产、流产及其他手术的宫腔的操作造成,一般是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转发为慢性;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易引发周围组织粘连,而药物又不易进入,炎症难以控制;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很多,以往主要靠西药治疗。甲硝唑是高效且光谱的抗厌氧菌药物,左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灭活性,经静脉给药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病灶部位,杀灭细菌,发挥抗菌消炎功效[2]。但西药抗生素治疗局部难以吸收,不良反应大,长期使用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治疗效果不佳。本资料显示单纯西药治疗有效率为58.33%。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带下”,“少腹痛”等范畴,由于经期、流产、分娩后,湿热乘虚,贼客于子宫、胞络或急性盆腔炎后邪气将尽,寒热之邪与气血相搏,使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带脉功能失调而致病。故以清热燥湿、活血祛瘀、消症散结为治则。中药方中败酱草清热消肿,行瘀止痛,红藤清热散瘀,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三药合用对盆腔炎疗效尤著;山药、薏苡仁、车前草健脾清热利湿;赤芍、红藤活血祛瘀;制香附通行十二经,入气分而行其中之血瘀;延胡索入肝经而行血中气滞,配木香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3]。中药保留灌肠使药液通过直肠黏膜充分吸收,直达病变部位,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以利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从而达到炎症吸收、新陈代谢改善、消瘀散结的目的[4]。中成药康妇消炎栓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本方以苦参为君,清热燥湿,杀虫,泻下焦之热,并能燥湿止带;穿心莲、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以此二药为臣药;败酱草、公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逐瘀,散结止痛;芦荟、猪胆粉具有抑菌杀虫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穿心莲、败酱草、公英、地丁均有广谱抗菌作用。苦参、紫草、芦荟具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由于本药的独特直肠给药方式,药物有效成份,经直肠粘膜吸收,通过直肠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进入下腔大静脉,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对急、慢性盆腔炎所致的腰痛、小腹痛有显著的疗效。[5]。本资料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内服中药藤酱化瘀汤加中药灌肠有效率达到93.75%;康妇消炎栓直肠用药有效率为85.42%,而单纯西药治疗有效率仅58.33,与临床报道基本一致[5、6]。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较满意,采用藤酱化瘀汤加灌肠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1~283

[2]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1~402,427~429。

[3]赵立新,妇科病临床验方荟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4~165

[4]张宏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新医学2011,5(12):444

[5]阮继深,郭遂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95

[6]贺春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下):211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