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谢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3

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谢峰

谢峰

谢峰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取1100例痰液标本,送检鉴定痰液标本质量,并分别对不合格和合格痰液标本行预处理,对比不合格和合格痰液标本的阳性菌分离率,探讨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影响。结果:不合格痰液标本阳性菌分离率为3.12%,合格的分离率为56.98%,进行预处理后,不合格痰液标本阳性菌分离率为3.12%,合格的分离率为62.91%;流感嗜血菌等苛氧菌检出率受预处理时间的长短的影响,预处理后15分钟行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预处理30分钟接种。结论:痰液标本行预处理能够提高细菌学检验结果准确性,是较为理想的处理痰液标本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痰液标本;预处理;细菌学检验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clinicalvalueofsputumspecimenpretreatmentofbacteriologyinspection.Selectionmethods:ourhospitalinOctober2014toDecember2015were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takethe1100casesofsputumspecimens,inspectionappraisalqualityofsputumspecimens,andtheunqualifiedandqualifiedsputumspecimensrespectivelypretreatment,contrasttheunqualifiedandqualifiedseparationofpositiverateofsputumspecimens,discusstheinfluencesofsputumspecimenpretreatmentofbacteriologyinspection.Unqualifiedresults:separationofsputumspecimensofpositiveratewas3.12%,theseparationofthequalifiedrateof56.98%,afterpreprocessing,unqualifiedsputumspecimensofpositiveseparationratewas3.12%,theseparationofthequalifiedratewas62.91%;Flubloodthirstybacteriasuchasheavyoxygenbacteriadetectionrateisinfluencedbythelengthofthepretreatmenttime,15minutesafterthepretreatmentlineflubloodthirstybacillusdetectionrateishigherthanthepretreatmentfor30minutes.Conclusion:sputumspecimenpretreatmentcanimprovetheaccuracyofbacteriologyinspectionresults,istheidealprocessingmethodofsputumspecimensis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sputumspecimens;Pretreatment;Bacteriologyinspection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疾病,为了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痰液标本通常采取自然咯痰法自呼吸道感染病患获取[1],易受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污染,很难保证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质量[2]。对痰液标本的质量进行详细观察,并研究和探讨预处理和预处理时间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找出准确、快速地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办法,以此提高细菌学检验结果准确性[3-4]。本次实验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取病患痰液标本,探讨和分析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痰液标本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咯痰法进行采集,叮嘱病患早晨起床后,清水漱口,用力在气管深部咳出第一口痰,取得1100例痰液标本,置于无菌的容器中,并尽快送检。

1.2鉴定痰液标本质量采用无菌接种环对痰液标本行革兰染色,并观察和记录显微镜下白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的总数,合格:白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分别大于25个、小于10个;不合格:与合格标准相反[5]。

1.3处理方法

1.3.1痰液标本行预处理前取得痰液标本后,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取痰液标本脓性或带血丝部分,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万古霉素,将其置于35℃培养室,培养24h-48h后,详细观察结果。

1.3.2痰液标本行预处理采用涂片镜检选择合格的痰液标本,加入等量的消化液,并将其置于35℃培养室行预处理,预处理时间为15、30分钟,然后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万古霉素。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核算,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检验。其中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痰液标本送检、培养结果自呼吸道感染病患获取1100例标本。在分离菌株中主要为念珠菌、革兰阴性菌。在合格痰液标本分离菌株中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念珠菌、流感嗜血杆菌。

2.2合格痰液标本预处理前后的比较合格痰液标本行预处理,行预处理前阳性菌分离率56.98%,行预处理后阳性菌分离率62.91%,检出率提高。脓性痰液标本与带血丝痰液标本,其中脓性痰液的标本更方便接种和观察。与此同时,行预处理后,流感嗜血菌等苛氧菌检查率受预处理时间的长短的影响,预处理后15分钟检出率10%,预处理后30分钟检出率5%,可见预处理后15分钟行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预处理30分钟接种。

3讨论

本次实验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咯痰法采集痰液标本,有不合格痰液标本52.45%(577/1100),合格痰液标本47.55%(523/1100)。由此可见,探讨和分析痰液标本行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临床价值之前,应选择出合格的痰液标本[6-7]。有研究表明,痰液标本通常采取自然咯痰法取自呼吸道感染病患,容易受到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的污染,很难确保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有弊于行细菌学检验[8]。因此本次实验对痰液标本行预处理,研究和分析痰液标本行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临床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可得出,对痰液标本行预处理有以下优点[9]:(1)能够判定痰液标本的质量。可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判断痰液标本质量的相关标准。采用无菌接种环对痰液标本行革兰染色,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细菌形态、排列及染色性,判定吞噬细胞、细菌量及菌种中是否含有细菌等。(2)能够准确判定真菌是否存在感染。随着真菌感染的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数量的增加,并同时采取涂片法及培养法,以此提高阳性细菌的检出率。(3)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无菌接种环对痰液标本行革兰染色,判断感染的病原菌。本次采集的痰液标本均具有非均质性,而且细菌分布不均,此类痰液标本有弊于行细菌培养。遇到此类情况应向痰液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消化液,将其置于35℃培养室,将痰液标本自胶冻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在涂抹时使痰液标本便于分开[10];与此同时,可促进胶冻状态痰液标本的病菌长出菌落,有助于提高病菌的培养阳性[11]。

总的来说,痰液标本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痰液标本是否含大量抗生素、是否合格及病原菌的生长速度等。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增加介入性操作,使得呼吸道感染病患感染菌种转变的异常复杂[12]。早期,肺炎链球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种,目前,革兰隐性杆菌占据着主要地位,对提高细菌学检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与感染菌种耐药性、种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均有着重要联系。因此,检测痰液标本的合格率、监控痰液标本的质量、对痰液标本行消化液预处理对呼吸道感染病患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不合格痰液标本阳性菌分离率为3.12%,合格的分离率为56.98%,行预处理后,不合格痰液标本阳性菌分离率为3.12%,合格的分离率为62.91%;流感嗜血菌等苛氧菌检查率受预处理时间的长短的影响,预处理后15分钟行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预处理30分钟接种。由此可见,为了提高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应监控痰液标本的质量,与此同时,对痰液标本行消化液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痰液标本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严格监控痰液标本的质量,与此同时行预处理,可最大限度地有效避免实验室中培养及分离的偏差,可提高痰液标本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较为理想的处理痰液标本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永辉.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8):198-199.

[2]李晓瑚,孙红岩.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4):981.

[3]于艳霞.痰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7):199-200.

[4]侯洁.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5(8):253-254.

[5]陈蕾.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研究[J].医药,2015(17):151.

[6]白容荣,冯桂银.肺炎患儿痰标本采集时机对痰细菌学检验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2):211-212.

[7]凌春飞,刘军芬,杨燕玉.浅析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学工程,2014(6):192-193.

[8]俞海燕.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J].药物与人,2014,27(7):140.

[9]左江华.痰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母婴世界,2014(13):63-64.

[10]赵立平,朱玛,姜广路,等.不同痰标本处理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检测结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2):93-96.

[11]刘奇.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234.

[12]叶肖燕.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8):117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