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分析

李雪萍

李雪萍(泰兴市中医院儿科江苏泰州225400)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80-02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炎琥宁冻干粉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两组各1次/d,疗程3~5d。结果炎琥宁在退热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炎琥宁是目前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炎琥宁利巴韦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夏秋季发病率最高。表现为:急起高热,咽喉痛,流涎,拒食等。病程4~6天,少数10天左右。本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共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根据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1]确诊的门诊患儿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月~1岁的12例,1~3岁的55例,3~5岁的13例。表现为口腔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咽峡部疱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起病时间约半天~2天,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两组酌情给予对应及支持疗法。治疗组:炎琥宁冻干粉针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3~5天;对照组: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5天。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退热、恢复进食、疱疹消退情况及临床疗效。

1.4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用药2~3天,疼痛消失、热退、疱疹消退、饮食正常、烦躁消失。(2)有效:用药3~4天,疼痛明显减轻、体温明显下降、进食增多、疱疹明显缩小、烦躁减少(3)无效:用药4~5天,疼痛仍明显、进食少、仍发热或疱疹无明显改变。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恢复进食情况及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儿退热、恢复进食、疱疹消退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

3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等,疗效不很确切。但部分价格昂贵,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炎琥宁为纯中药制剂,其结构成分为天然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有效成分穿心莲莲内脂,经人工半合成穿心莲内脂琥珀酸半脂制成钾钠盐,并加工成冷冻干粉制剂,稳定性好。炎琥宁抗病毒机制[3]:可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的RNA/DNA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炎琥宁抗炎机制[2-3]:对抗人体炎症介质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炎性渗出和水肿,可早期抑制炎症发展。病毒灭活实验表明炎琥宁对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灭活作用。体外抑菌试验提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品具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

本研究应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退热、恢复进食、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P<0.01)。故认为炎琥宁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2]张文志,万里燕.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6):2329-2330.

[3]邓文龙,刘家玉,聂仁吉.三十种穿心莲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通报,1985,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