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焦若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焦若禺

焦若禺郝文博王雪真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

摘要: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必备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发展,水资源在建设过程中遭到了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从而使水土资源无法得到保持。本文分析了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运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的发展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因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出现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意识提高,国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水土流失是目前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水土保护,从而为水利工程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生态修复的涵义

生态修复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是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本身进行修复。为了加速已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可辅以人工措施以加快生态系统恢复的步伐。生态修复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遵循自然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光、热、生物等自然资源,依靠大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和人为干涉快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

1、植被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周边环境的直接影响,若水利工程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存环境改变后将很难继续生长。后期即便是人为重新填入新土,也会因土壤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原有的植被不能恢复原状,甚至不能正常存活。尤其是在一些山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本身土壤较为贫瘠,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恢复。

2、水土流失危害后果严重。水土流失不但会给水利工程自身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引发连锁反应。例如,水利工程项目的下游若有水产养殖户,这些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涌入下游后,直接破坏水体生态环境,从而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对一些山区水利工程而言,水土流失会增加水利工程本身的荷载,当荷载超过一定限度后,易引发泥石流等灾害,从而对周边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水土流失问题集中在工程建设期。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一方面是处于工程建设需要,建筑单位会进行大面积的开挖作业,导致原有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而后期工程竣工后又没有采取及时的植被修复措施,从而引发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是为了施工方便,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例如为了缩短运输距离,从原来的林区、农田上新开辟道路,造成植被破坏。还有的建筑单位直接将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碎石、建筑废料堆放在周边的空地上,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从而造成水土流失。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近年来,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这必然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及缺乏对土地的保护,造成严重侵蚀农业生产用地,导致土质变薄,影响土壤肥力,不仅破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结构,还会减弱土壤抗蚀力,加快水土流失。而且当区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时,会出现河道不畅、淤积的情况,影响行洪能力,自然灾害频发。在严重水土流失情况下,不仅会影响耕地质量,同时还会导致耕地资源总量减少,对地面完整性带来较大的破坏,从而使耕地表面支离破碎,在土质退化情况下,会对土地的利用带来较大影响,进而严重威胁粮食的安全。

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意义

水土保持是指避免水土流失,并且对丘陵、山区及风沙区域的水土资源开展高效的利用,提升土地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土地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土保持不但应具备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提升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还应对环境开展美化,例如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及繁琐的工程,牵涉到环境学、地质学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所以,水土保持工作一定要在当前水土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合理规划每项工作,例如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工作等,而且应遵守自然规律,努力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及经验,利用科技推动生态系统的循环。同时,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不但应更好的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并且还应更充分的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理水土流失。

五、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1、过度开发林业用地。在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作用下,大量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由于人口压力较为繁重,必须积极进行生产建设,为此在多方面压力的影响下,开发商逐渐拓展自己的建设领域,过渡的使用和开发林业用地。此外,在此期间,部分不法开发商为谋取经济收益,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开发期间较为突出,在水土保持方面,其有效的措施较为缺乏,从而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2、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我国具有较大的国土面积,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处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因此季风气候对我国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影响较显著。雨季在每年的7月至9月,此时间段内,土地表面会被大量的雨水冲刷,从而出现土质疏松的现象,并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3、滥砍滥伐现象较严重。当前,在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作用下,人们逐渐上升了对农作物的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大多数农民为使获得的经济收益更大,开荒处理大量林业用地,在此期间,出现树木被大量砍伐、植被被大量破坏的情况,导致出现严重的地表水土流失现象,且在雨季山体滑坡等现象较易发生。

六、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

1、自然退化生态修复技术。根据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导致目前我国水土流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然生态退化问题,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首先就应从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入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情况来对其进行治理和解决。例如:对盐碱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可利用一些稻草等植被被盐碱地进行高山,同时对周边地区进行围栏封育,减少植被的损失率,同时对那些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的地区,相关部门可考虑修建一些水利工程项目,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修复。

2、对稀缺植被的生态修复技术。随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森林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相关部门想要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治理,可考虑从退耕还林、提高绿色植被的覆盖率方面进行入手。1)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坚决杜绝非法开垦林业用地;2)在相关农村地区进行保护林业资源的宣传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3)对粮食种植用地方面,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可考虑增加对农家肥料的使用;4)在农家取暖原料的使用方面,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柴火取暖方式,可采用节柴灶和沼气供暖的形式,进一步推进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3、经济林生态修复技术。对经济林的生态修复,相关部门可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善原有的单一经济林开发和利用的模式,建立现代化的立体开发、循环使用的新模式,提高经济林的利用效率。此外,随着目前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经济林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可考虑对其进行模拟生态食物链结构的运行模式,环环相扣,形成整个生态林运行的一条龙服务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增加,对我国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传统的治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修复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黄达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1121-1121.

[2]张琼.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J].农家科技,2017(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