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孙秀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孙秀珍

孙秀珍

三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在不断地提升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受不同的温度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膨胀,施工裂缝主要是源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膨胀应力超过了建筑本身的最大承受力,而后浇带技术利用部分构件预留出的横梁、底板以及墙体部分的施工缝隙根据相关要求给予适当的量的混凝土填充,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这就是后浇带技术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对于各种已经完成浇灌的混凝土而言,混凝土在不同的时节承受着不同的温度。由于其受到热胀冷缩的物理规律影响,混凝土在由冷受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混凝土会产生结构性地膨胀,从而产生由内向外的作用力;如果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的承受范围,将会使混凝土发生沉降或裂缝,留下安全隐患。所以后浇带技术的功能,就是预防和解决这种缩胀问题。这种技术的大体工作流程是通过计算,在混凝土构建的过程中预留出适应混凝土缩胀限度的缝隙,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内部冷却收缩,进行后浇带技术的浇筑工作,实现对整体性构件的保护作用。

合理设置后浇带可以解决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对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根据沉降量计算结果确定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在进行后浇带的设计时必须要提前核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确保后浇带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先进行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2如何设置后浇带

2.1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后浇带位置最好设置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地方。一般来说,后浇带不宜设置在剪力墙的中部。而为了防止弯矩以及剪力作用力过大致使构件本身承受不合理的作用力,所以在梁板之间的反弯点附近是设置后浇带位置的最优良选择。

2.2注意间距的合理性

预留缝隙的大小需要对间距设置有一个精度的要求。通常按照图纸留下的要求来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如果图纸的要求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操作。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矩形建筑的间距要求在40厘米以下,最小的间距设置需要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但至少留出30厘米的间距。

2.3注意宽度的合理性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避免对整体结构的板块进行无用的分离切割。所以在楼板或是基础中作为承受作用力的钢筋通常不可以被切割切断,进而达成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条件,并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特殊情况下,由于后浇带需要的跨度要求很高,以至于需要切割钢筋,但是切割之后也要通过焊接等措施将其进行拼接弥合,以此来避免楼板整体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或者是下垂。所以后浇带的宽度要求范围通常在70cm至100cm之间。

2.4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为了防止因承受力过于集中导致结构引起变形。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断面需要与混凝土的断面保持一致,进而预防后浇带的浇筑引起直缝。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

3.1宽度和间距设置。在建筑工程后浇带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后浇带预留宽度具有明确的规定,通常要求设置在70~100cm之间,施工中较为常应用的尺寸为80cm、100cm、120cm三种。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断面多采用矩形形式,这就要求后浇带预留间距尺寸宜保持在30~40m之间,但由于不同的建筑形式其在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后浇带宽度和间距设置上也会有所区别。

1)对于采用刚性防水材料的建筑基础中尽量避免采用变形缝,此类施工要点可以在柱距三等分的位置设置,沿着基础长度每隔30~40m预留一道贯通底板、墙板以及顶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设计不得低于800mm,后浇带预留位置底板和外墙必须设置防水层,并在主体工程浇筑结束的1到2个月内使用强度发挥早、有后补偿收缩效果的混凝土完成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而且后浇带混凝土标号应该超过两侧主体结构混凝土至少一个等级。2)对于高层建筑,当高层建筑建筑与连接的裙房之间没有预留沉降缝时,需要在裙房一侧进行后浇带施工,从而使沉降量与设计的标准要求相符,即沉降量的数值不会对建筑的稳定性、外墙结构稳定及实际使用带来不利影响。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地浇筑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观测,当建筑基础面积、变形和地基承载力等都与施工标准要求相符时,则后浇带预留位置要尽可能的接近裙房第一跨向。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现场情况将后浇带设置在距离主楼标注的第二跨内,但这种情况下,需要地地基土质具有较好的均匀性,裙房结构与刚度要求相符,裙房层数在两层以上,同时后浇带一侧裙房基础底板厚度与高层主楼基础底板厚度还要保持一致,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在距离主楼标注的第二跨内设置后浇带。3)后浇带施工预留位置应该在变形和受力最小的位置,间距设置以30~60m最佳,宽度设置的适宜范围在700~1000mm之间,对于断面形状的要求可以设置为平直缝,但是必须保证避免主体结构的主受力钢筋受到断截面的影响,如果必须采取断截处理,主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应该超过45倍于主筋直径的标准,并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添加辅助筋,具体的施工规范和要求为:应在预留浇带的两侧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完成42d以后对后浇带进行接缝施工,而且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必须有超过28d的养护时间。

3.2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和断面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后浇带施工的时间,并选择适宜的断面形式。针对不同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结合混凝土标号、类型和运输距离来安排后浇带施工时间。同时为了确保施工的进度,需要对相应位置的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在选择断面形式时,需要针对不同结构来选择适宜的断面形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断面形式主要包括阶梯缝、平直缝、槽口缝和X形缝等几种,需要根据工程实际设计情况来选择具体的断面形式。

3.3接缝处理。接缝处理是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关键,也是施工的难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接缝技术的要点为:

1)墙板施工要结合墙板的厚度,当墙板厚度≤300mm时,断面形式可以预留为直缝;墙板厚度≥300mm,预留截面形式可以采取阶梯缝或上下堆成的坡口形式;当墙板厚度≥600mm,可以采取凹形或者多边凹形。2)对于主体结构的钢筋是否采用截断形式,主要取决于后浇带的具体类型,沉降后应采使用钢筋连接,伸缩结束后使用梁板结构的板筋进行隔断处理,保持梁筋贯通。3)混凝土的选择尽量选取发挥较早,有后补偿收缩效果的混凝土类型。4)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支模过程必须使用堵头板或者钢筋网,并在模板的槽口缝连接处安装凸条,施工之前对缝内进行清理和剔槽,保持钢筋摆放正确,振捣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避免出现气泡,特别是地下室的底板在振捣的过程中更加应该认真对待,保证混凝土的防水能力,避免发生漏水的情况。5)后浇带施工预留完成后,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通过顶部覆盖,围栏等措施避免浇带受到破坏,避免缝内出现垃圾、踩踏变形和钢筋腐蚀的现象。6)对于长期处在悬臂状态的梁板的处理工艺,应该在两侧的模板支撑拆除之前,时刻检测混凝土的强度,保证强度达到85%以后才能进行拆除,并对拆除后的混凝土进行观察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9).

[2]王煜.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6).

[3]梁敬侠.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