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4
/ 2

管理学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陈佳星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起源于社会学,并逐渐渗透到各个社会科学。本文管理视角来探究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的层次,并对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管理学;应用;层次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分析方法起源于1930年代古典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和格奥尔格齐美尔等人有关社会结构大观点,至1970年,国际性社会网络分析组织(INSNA,InternationalNetworkforSocialNetworkAnalysis)成立,这标志着网络分析范式的正式诞生。之后,社会网络的思想理论不断成熟与壮大,各种网络分析工具也应运而生,网络分析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甚至自然科学。1940-1950年代,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运用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1960年代扩散到人类学;到1990年代,又渗透到物理、生物学科以及管理咨询、公共健康、犯罪等应用领域。在管理学中,社会网络分析也广泛运用于多个方面。

1.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层次

管理学领域在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时,包含四个应用层次:

第一,了解状况。在应用社会网络分析之前,应该对当前组织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协作网络等进行调查,判定其所具备的效率是高还是低。状况的了解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实现,对于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各种社会网络图绘制出来,这样一来,组织网络就具备较强的直观性,随后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第二,确定合理的网络拓扑。当应用情景领域属于特定时,要合理的选择网络拓扑,从而保证网络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为最佳配合。当关键参数不同时,所形成的网络类型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常见的网络类型有小直径、高稀疏的小世界网络,尺度无关网络等。对于管理学领域来说,要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的网络结构,从而有效的对管理中的网络进行分析。

第三,不同类型网络结构的形成方式。当管理战略目标与网络结构之间相互匹配关系确定之后,要对网络结构的形成方式进行充分的研究。从概念上看,组织结构与组织中存在的网络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组织结构,是指设计组织功能结构,在进行设计时,通常会采用自上而下的办法,将设计毫无关联,有关系的是组织成员以及其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在进行网络结构形成研究时,需要以第一应用层次中调查出来的社会网络关系为基础,对形成方式进行分析,分析时,还需要用到辅助手段,比如网络动力学理论、建模软件、模拟软件等,这样才能保证分析的有效性,最后将网络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出来。

第四,明确形成机制对管理的启示。通过对社会网络分析,将管理中的网络形成机制有效的研究出来,针对形成机制,进行管理的调整和改进,通过激励制度、行为规范制度的建立,有意识的引导组织中的社会网络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组织中原有的比较良好的网络,要引导其发展向着自觉的方向演进,同时,还需要尽量的将不好网络形成的可能性降低。

对于这四个应用层次来说,前三个应用层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观察、分析以及探究,而最后一个应用层次以前三个为基础,对于网络的结构类型、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引导组织网络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2.管理学中社会网络的应用研究

2.1互动性研究

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关系主要包含五种:第一,个体网,针对某个感兴趣的个体,与其有关联的个体所形成的网络就是个体网研究的对象,比如个人的咨询网络等,当个体具备不同网络结构的特征时,其态度、行为等都是个体网关注的重点;第二,二方组,当个体网之间具备一定的关系时,其互惠性的问题就是二方组研究的对象,所谓互惠性,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关系中,双方个体之间是否具有对称关系,当前的组织管理网络多为静态的二方组;第三,三方组,在最初的组织网络研究中,三方组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不过在结构洞理论出现之后,组织网络研究才开始逐渐的重视,三方组包含互相联系着的和存在着桥梁的两种;第四,小集团,小集团是组织网络内部的一个小群体,除了小集团内的成员具备互动关系,其他任何个体都与之无关联,对于我国的管理来说,关系被认为是管理的关键,当关系比较好时,就会提升管理效果,基于此,互动性研究中必须要重视销集团的研究;第五,整体网,在组织网络研究中,整体网是研究中的重点,整体网的研究与个体网的研究是相对的。

2.2结构的优化研究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当选择的组织网络结构类型具备较高的合适性时,管理效果就会非常的好,不过,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如果发现网络结构出现了阻碍管理效果的现象,那么就对需要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形成更加合适的网络结构,促进管理的发展。当优化的为个人网络结构时,首先对网络状况进行诊断,诊断的办法就是将超级联络人找出来,在分享活动原则的基础上,完成超级联络人的建立,从而将非正式网络的中间人培养出来,最终完成个人网络的优化;当优化的为组织网络结构时,需要将具备核心角色的四种人找出来,从而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组织网络的结构优化。

2.3动态性研究

从当前的社会网络研究来看,更多的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静态方面,也就是网络形成之后,进行事后的、描述性的研究,对于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通过动态研究,则可以将组织网络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解释清楚,同时,还能够对组织网络的发展进行预测,为管理者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实现了组织网络的健康发展。对于网络的演变轨迹来说,包含目标引导和偶得两种,实际上,无论是哪种网路,其演变的过程中都会融合这两种形式。

参考文献

[1]马绍奇,焦璨,张敏强.社会网络分析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

(05):755-764.

[2]聂会平.社会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4,(09):142-145.

[3]谷斌,黄家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

报,2014,(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