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平天国王府之建筑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4

浅析太平天国王府之建筑特征

姚颖

姚颖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其主要活动地点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存留了一定数量的建筑遗迹——太平天国王府。文章在实地调研与文献考释的基础上,从建筑布局、建筑组群与建筑装饰等三个角度来揭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建筑所具有的独特特征。

关键词:太平天国王府;布局特征;组群特征;装饰特征

中图分类号:TU-092文献标识码:A

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广西桂平县的金田起义。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宁城(今南京),改名天京,建都于此。至1869年太平军最后一支队伍被左宗棠率部镇压,整个运动共历时十八年,活动范围覆盖十余省。自运动初始,洪秀全便在永安分封五王,后期封王制度愈演愈盛,至1864年封王竟达上千人,各王纷纷建立自己的王府。至今在其主要活动地点安徽、江苏、浙江三省还存留有十余处建筑遗迹——太平天国王府。这批王府遗存大体可分三类:新建;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建和扩建;对原有建筑修葺和稍事改造装修。上述第一类遗存最能见出其制式;第二类遗存须悉心剥离出原有建筑,从对其扩建改建的分析中,也可观察出特征和制式;第三类,恐怕只能见出一些装饰特征了[1]。

太平天国内部实行军权、政权、神权三权合一的王权专制制度,维系王统的是拜上帝会而不是血缘。它的封王制度从本质上不同于任何历代王朝以皇室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王府的规制与职能。通过对遗存的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王府不仅具有以往王府普遍的起居职能,更因受体制影响,成为行政机构、军事指挥和宗教礼拜的场所。而这些特殊的职能又赋予了太平天国王府在建筑布局、组群与装饰等方面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征。

一、太平天国王府的布局特征

多路院落组合,是太平天国王府的主要布局方式,通过纵向若干条平行轴线来布置院落,通常以两路或三路居多。在众多太平天国王府中,有一部分王府采用前殿后寝的布局方式,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布置公署、住宅等建筑,如天京天王府和天京忠王府;但更多的是将住宅脱离公署建筑的主轴线,另起纵路并行于公署,如苏州忠王府和金华侍王府等。

天京天王府,座北朝南,分为中路和左右二区,宫墙周长十余里,规模庞大。过两道门后,从第一进金龙殿至第九进高楼,所有建筑依中轴线布置。前三殿是用作议政、决策和礼拜职能的公署建筑,后几进为内宫。在这九进建筑之后为后林苑,供天王休闲游览。左右两区为东西花园(图1)。总体建筑布局依据中间的主轴线展开,强调纵向序列。

天京忠王府的布局大体也与此相似,英人呤唎①于1861年参观过天京忠王府,据他记载:

我们穿过一道宽大的两旁立有雕刻精致的花岗石圆柱的拱廊,走到大庭院的外门。进门后,又走过一道走廊,直到王府大门。……门上绘有巨龙藻采,里面的庭院直通忠王的法堂。……法堂正殿后有大厅数间,两旁有许多小书房,为文案抄缮人员的办公处。经过此处,到达另一庭院,庭院两边各设乐队,后面为谒见厅。过谒见厅,则是府内各官员的馆舍,再后则又有另一庭院,庭院直通礼拜堂“天厅”。最后则是忠王及其眷属的馆舍。[2]

据上述记载可推测,天京忠王府按轴线依次布局大门、仪门、正殿、谒见厅、天厅与馆舍。

苏州忠王府和金华侍王府的建筑布局相对自由,并不严格遵守前殿后寝的布局方式,而是在并行几路轴线中分别布置公署和住宅。苏州忠王府分为中、东、西三路。公署建筑位于中路,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和后殿等,前后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路为偏殿,住宅建筑主要分布在偏殿之后,花园贯穿在这三路建筑的北面(图2)。金华侍王府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为公署,有照壁、大门、大殿、二殿、后堂(耐寒轩)。西路为住宅、花园和练兵场(图3)。

太平天国王府除起居以外,兼有行政、军事指挥和礼拜仪式等多重职能,多路院落组合的布局方式,适应了多功能分区的要求。而且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各王竞相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爱奢华,王府富丽堂皇、奢侈豪华,一般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堂室园囿,多至数百,少亦百余间”[3]。这么庞大的规模一条纵轴显然是难以布置得下的。

二、太平天国王府的组群特征

(一)入口组群

太平天国王府入口处,一般设有照壁、大门、望楼、登闻鼓、石狮和抱鼓石组群,有时还有旗杆。威武的石狮、气派的抱鼓石象征着府第主人的身份与地位,森严之气亦油然而生(图4、图5)。规模较大的王府,还在大门两翼设东西辕门,以及牌坊、下马石、鼓吹亭等。

(1)立照壁

据记载,天京天王府前的广场南端曾有一面大照壁,是天王洪秀全颁布诏旨的地方。每有诏旨下,用黄缎书写,悬于照壁之上,十分醒目。但这面大照壁现已难寻踪迹。目前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座太平天国王府照壁立于金华侍王府门前。这座照壁高7.6米、阔17.2米,是一座飞檐翘角、高大雄伟、气势不凡的砖石浮雕大照壁。照壁的正背两侧,封护檐下、石基座上,对称镶嵌着41方精美绝伦、造型生动的石雕和砖雕(图6)。

(2)书对联

太平天国各王府大门上方皆高悬匾额书写王府名称,门上饰以龙、虎形象。“天王府大门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瓯)兽环,五色缤纷,侈丽无匹”[4]。“东王府大门口用黄纸朱书‘东王府’匾,门上有铜环,并糊黄缎,饰以彩色龙、虎形象”[5]。各级官员还酷好对联,上至天王洪秀全的宫殿,下到卒长、两司马的衙馆,大门两侧无一不悬挂对联,这种对联亦称“嵌字联”,以各自的官职或爵衔分嵌在对联内,对联必以官职或爵衔两字开头,运用典故,堆砌成语,炫奇斗巧,相互夸耀争胜,成为一种风尚[6]。

天王府的对联是: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山河归化日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东王府的对联是:

东风解冻暖回阳谷之春

王泽敷天普锡群黎之福

翼王府的对联是:

翼戴著鸿猷合四海之人民齐归掌握

王威驰骏誉率万方之黎庶尽入版图

燕王府的对联是:

燕蓟雄都龙蟠虎踞

王侯伟绩霞蔚云蒸

豫王府对联是:

豫州居天下之中万邦为宪

王爵加封建之上百辟同钦

(3)建望楼

太平天国的望楼主要用于嘹望敌情、传递信息和指挥作战。天京城内尤以东王府、北王府和翼王府的望楼最为重要,它们与城内外太平军营内各望楼连成一体,共同构成了太平天国天京城的军事防御体系。主持天京卫戌事的北王府前,“高搭红望搂一座,约高五丈余,上有平顶,四围红色栏杆”[7]。每遇清军攻城时,北王韦昌辉即登此楼,指挥全城作战。翼王石达开府前,“建望楼于其侧,高四五丈,五层之上,又有平台,凡号召于其上建色旗,吹螺聚众焉”[8]。堂子街某王府②《防江望楼图》壁画中的“望楼”形制与历史文献的记载完全吻合,毫厘不差(图14)。

天京之外,各领军人物的王府内也建有望楼。如苏州忠王府内曾建有一座四方五层高的望楼,后被李鸿章毁掉;处于军事要塞的安庆英王府右侧曾有一座五层的瞭望楼,可惜于1996年被拆毁。金华侍王府花园高阜处留有一处望楼遗址,可推知此处也曾构筑有望楼。

(4)设辕门

规模较大的王府,通常在大门两侧设东西辕门。据记载,天王府“有辕门二”[3]。“照壁适中搭造高台,名曰天台,为洪逆十二月初十日生日登台谢天之所。台旁数丈外,建木牌二,左书‘天子万年’,右书‘太平一统’。牌外有下马牌,东西各一”[4]。这“木牌二”应当便是天王府前的东西两座木辕门(图7)。苏州忠王府门前,东西当街原来也有辕门,左右拱卫,并且在东西辕门上各建有一座凌空而起的角楼,嘹望左右。李鸿章占据忠王府作为江苏巡抚行辕时,拆除了这两座辕门。

(二)工字形组群

工字形建筑组群,作为太平天国王府的一种普遍的组群方式,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众多太平天国王府中。所谓工字形组群,是指前后进建筑之间采用穿廊相连接。天王府荣光大殿之后的穿廊贯穿至内宫前两进,形成多个工字形组群;忠王府正殿与后堂之间以纵深五架的卷棚顶穿廊过渡,连结成一个整体;侍王府大殿与二殿之间由过厅组成工字殿,二殿与后堂间还有穿廊相连接(图8、图9);辅王府第二进大堂与后厅同样以穿廊连成工字殿。其中天王府和侍王府还具有两个工字殿相互连接的特征。

在建筑组群中采用工字殿,扩大了内部空间,使建筑本身达到壮观的程度,以重威严。但太平天国采用工字殿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看中了它的帝王气象。工字形布局始见于陕西周原凤雏村的西周宗庙遗址。唐代用于官署的厅堂,称“轴心舍”。自宋代起,作为宫廷与官署建筑的组群方式被沿用下来。据宋《景定建康志》的官署图(图10)和南宋平江府城石碑图“子城”拓本(图11)可见数个工字殿相连的情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宫殿帝陵,也沿用了这一制式。

(三)礼拜堂

礼拜堂是太平天国王府中另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从太平天国文献中对礼拜仪式的记载可以推断,王府中建有礼拜堂。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9]。每逢礼拜时,“在神台上置明灯二盏,清茶三杯”[10]。“天厅中男女分席,各居一方,由忠王的牧师主持礼拜。首先诵读一篇长祷文,次唱圣歌,再唱赞美颂、赞美诗,然后由牧师诵读一篇书面祷文,读毕焚化,礼拜结束”[2]。

可见太平天国上帝教的宗教仪式,是将当时基督教会的仪式,参照中国的风俗习惯加以修改,自创一格。集会时唱赞美歌,是仿照当时基督教会礼拜散会前唱的“三一颂”③。跪读祈祷文后,向天焚化,是沿袭中国祭祀时焚烧祝辞、祭文的习惯。在神案前点灯(或点烛),供茶、饭、菜(或牲品),是参照中国拜神的风俗。太平天国王府实行“禁庙宇寺观,……改其室为礼拜堂”[11]的政策,因此礼拜堂在建筑形式上和一般的中国殿堂并无二致。

借助于英人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的描述和插图,可以判断出苏州忠王府礼拜堂大致位于整个王府的后殿位置,又称“圣殿”或“天厅”。这是目前太平天国遗存中唯一可断定的礼拜堂(图12)。

三、太平天国王府的装饰特征

(一)壁画

太平天国王府中广饰壁画,是太平天国建筑的另一特征。不仅各王府、各衙、各馆的建筑绘有壁画,就连太平军所到之处临时占用的建筑,也时常绘有壁画。壁画被用来作为装饰王府衙馆的形式之一,是因为在战事频仍的环境中,选用其他装饰形式的余地很小。壁画直接绘之于壁,制作容易,不但快捷而且装饰效果又好,还比“雕镂刻巧”费用低。另外,太平天国宗教上遵循拜上帝会教义,始终重视礼拜仪式,壁画的广泛采用不能排除受到了天主教堂壁画的影响[11]。

据文献记载,壁画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秦汉以后有了很大发展,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宋以后,由于卷轴画适应了人们不断提高的鉴赏水平,而使壁画逐渐走向衰落,到明清时代已极衰颓,壁画和卷轴画两种艺术形式,从明清以来就各自走着不同的道路。此时除了宫殿园苑的梁枋檀柱上需要彩绘装饰外,只有寺庙、道观、祠堂等建筑还有壁画存在。太平天国揭竿起义于广西山区,其主要领导人均来自社会下层,保留在寺庙祠堂里的壁画是广大人民群众耳濡目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此,壁画随着太平天国革命浪潮的勃涌,在所波及的地区逐步复兴起来。

太平天国壁画的题材相当广泛,内容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四种题材:一是山水花鸟和龙凤瑞物(图13);二是再现军事斗争的场面(图14);三是描写劳动生活的场面(图15);四是历史神话故事(图16)。各地王府因地制宜,通常召集当地的艺匠和画师来绘制壁画,因此画风也各不相同。如苏州忠王府的壁画保留着苏式彩画的特点,精致富丽;绍兴来王殿的壁画则是当地“船花师”的作品,色彩浓艳;金华侍王府的壁画相传是当地画师和民间艺人相结合的产物,雅淡朴拙。

(二)彩画

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工匠就在房屋结构的一些重要部位,施以鲜明的彩色图案,藉此来达到木构防腐防蛀以及美化装饰的目的。太平天国承继和发展了这一优秀装饰艺术。现存苏州忠王府和金华侍王府的彩画数量最为壮观,而金坛戴王府内的彩画出现戏文题材也同样引人注目。

苏州忠王府彩画(图17),是著名的苏式彩画,善于结合当地民间艺术,具有描绘精致、风格秀丽的特点。在当时,苏式彩画喜绘人物故事,但从发现的众多彩画来看,苏州忠王府彩画中没有一方人物画,显然是为了遵守太平天国不准绘人物的规定。金华侍王府内的彩画淳朴精美,梁、柱、枋、斗拱、天花等处,几乎无一不画,题材与忠王府大致略同。金坛戴王府除正厅大柱绘金蟠龙外,其余所有梁、枋、柱、椽上都布满彩画(图18)。这些彩画色彩绚丽,绘制细腻,流畅生动,内容丰富。不仅有太平天国艺术中常见的龙凤野兽、雀鸟花卉,而且还有戏曲故事、山水人物、民间风俗以及大量的藻井图案。其中戏文彩画的发现为了解、研究太平天国戏曲内容提供了实例。金坛戴王府建造时间晚于苏州忠王府,其关于戏曲故事、山水人物、民间风俗的彩画中均有人物出现,少则一人,多则数人,打破了“不准绘人物”的规定。

(三)雕刻

中国的雕刻从殷代就有精美的作品。其后历经六朝、隋、唐,愈益精美。宋代以后,雕刻艺术衰落。到明代又兴盛起来,清代复衰落。太平天国在雕刻方面,虽然没有多大的建树,但由于广延名工,在新建筑上遍事雕刻,这一门艺术,得到了刺激,在衰落的当时,实具有促进的作用。

太平天国王府遗存中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砖雕、石雕和木雕。金华侍王府中的东阳木雕雕工精致、洗练、玲珑剔透而不伤整体和牢固。王府中所有的雀替、托脚、花牙子以及梁枋上都刻有各种花卉、人物、动物及装饰图案的木雕。东阳木雕在金华侍王府中的应用暗示着地方工艺对王府建筑的影响,验证了太平天国王府结合民间艺术的特征。常州护王府、志王府中的雕刻线条生动流畅,各种吉祥图案栩栩如生,充满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艺术品。

(四)瓦当、滴水

太平天国修建宫殿、王府、馆衙,主要是拆祠庙栋梁以供良材,破墙拆屋以求砖瓦,如天京天王府就大量利用了从明故宫拆下来的黄、绿琉璃瓦。除此之外,太平天国已经开始自己烧制一些建筑构件,在天京赞王府、安庆英王府、金华侍王府、苏州忠王府、常州护王府、宜兴辅王府、金坛戴王府都发现有太平天国烧制的滴水,且广泛采用了“跳龙门”、“龙凤”纹样(图19)及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习惯的象征富贵、长寿、喜庆的寿桃、钱币、寿字、花瓣等图案。

咸丰、同治年间,苏南一带民间住宅的滴水图案普遍以“寿”字、蝙蝠、草叶纹样为主,未发现有龙凤纹样的滴水。在封建社会里,龙是作为统治者的象征,是封建帝王专有装饰,有严格禁令,不许随便乱画,在器物和衣服上绘龙的时候,是有严格规定的级别等差的。亲王以上可“绘画五爪金龙”,但“禁雕刻龙首”;郡王以上只能“绘四爪之蟒”。除此之外谁也不能画,如果“僭用违禁龙凤纹者”有“官民各杖一百,徒三年”的严酷处分[12]。可是太平天国却把龙作为一种人民爱好的动物处理,绘刻在华丽的装饰作品里面,反映了太平天国军民朴素而美好的感情。

在金华侍王府西院四进的屋檐上,还发现有“太平天国”四字铭文的瓦当(图20)。其中“国”字框内为“王”,符合太平天国的用字规范,边饰太平天国喜爱的万字回纹连续图案。此类瓦当虽留存不多,但说明太平天国在浙江已开始有窑工自行设计、烧制瓦当。生产量不大,只在当地使用,且使用范围很小。

四、结语

多路院落组合的建筑布局方式,入口、工字殿、礼拜堂等满足王府特殊职能(行政、军事、礼拜)的建筑组群,壁画、彩画及雕刻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构成了太平天国王府不同于以往王府的鲜明特征,成为研究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姚颖.基于遗存考订的太平天国王府职能研究[C].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37(论文集):101.

[2](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册)[M].王维周,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9-190、288.

[3]毛祥麟.甲子冬闱赴金陵书见.对山书屋墨余录卷之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

[4]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六[M]//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164.

[5]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上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81.

[6]金实秋、易家胜.太平天国王府[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3:6-7.

[7]涤浮道人.金陵杂记[M]//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四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628.

[8]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M]//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四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706.

[9]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第二册)[M].上海:中华书局,1991:755.

[10]洪仁玕述,韩山文著,简又文译,太平天国起义记[M]//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六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858.

[11]朱永春.太平天国王府制式初探[C].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9-210.

[12]于振生.北京王府建筑[M]//贺业钜.建筑历史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1.

图片来源:

图1:聂伯纯、韩品峥.太平天国天京图说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根据此处所载图作者绘制.

图2:罗尔纲.太平天国史[M].上海:中华书局,1991.根据此处所载图作者绘制.

图3:汪燕鸣.近代传统建筑壁画的奇葩——题材奇特,极具战斗、生活气息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建筑壁画艺术[J].华中建筑,2005,23(1).根据此处所载图作者绘制.

图4、图5、图6:作者拍摄

图7:杨新华、卢海鸣.《南京明清建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图8:作者绘制

图9:作者拍摄

图10、图1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图12:(英)呤唎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M].王维周,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图13: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浙江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选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图14:姚迁.太平天国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图15:金实秋、易家胜.太平天国王府[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3.

图16:姚迁.太平天国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图17:王润元、徐亦鹏.太平天国忠王府[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图18、图19、图20:作者拍摄

注释:

①呤唎,全名为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英国海军军官。1857年加入英国海军,1859年前往香港服役,次年辞职后前往太平天国控制区经商。1861年初,加入太平军,投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其训练军队,先后率炮队作战,教练太平军操演,为太平天国采购武器和粮食。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其回国后,怀着对太平天国的深情,于1866年2月3日出版《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TiPingTienKwoh:TheHistoryoftheTi-PingRevolution,IncludingaNarrativeoftheAuthor'sPersonalAdventures)一书。该书记述了他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歌颂太平军将士业绩,抨击英国政府对华政策。

②堂子街106、108号宅院,坐落在南京城堂子街西段,经太平天国史研究著名专家罗尔纲先生判定,此处曾经做过太平天国王府,但究竟是哪一位王爷的王府无从稽考。该宅院既无辕门,又无园囿,当为后期某小王的王府。王府内保留下来的18副壁画,是太平天国艺术的瑰宝。

③据《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吴士礼著,简又文译,1952)记载,太平天国的“三一颂”,是“罗(孝全)在广州传教时所自制以教其徒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