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

穆玉娟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影像科江苏海安226600)

【摘要】目的:探讨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SiemensYISO全自动悬吊式X线诊断系统配备长骨摄影辅助架及软件拍摄并自动拼接全脊柱、全下肢图片。结果:经上述方法得到的图片精准度高,无拼接伪影,对比度高。结论: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完全能满足临床脊柱畸形和下肢畸形的临床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疗效评价的要求。

【关键词】DR;全脊柱;全下肢;自动拼接;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72-02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脊椎及下肢全长(负重位)摄片的要求普遍增多,而普通的X线摄影不管是CR还是DR,由于探测器尺寸不能满足临床想将身高在120cm以上患者全脊柱或全下肢放在一幅图上的要求[1],只能利用标记物在条件不变下分段拍摄好图片后,后期手动拼接,间接获得肢体的全长图像。我科于2016年1月引进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其图像在脊柱畸形和下肢畸形的临床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疗效的评价等临床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28日之间的我科所摄全脊柱和全下肢图片进行分析。

1.2使用设备

德国西门子(Siemens)YISO全自动悬吊式X线诊断系统,非晶硅、碘化铯平板探测器;垫脚凳,长骨摄影辅助架,其右侧有一刻度标尺;拍摄图像经处理后使用ortho长骨拼接功能进行全景影像拼接;PACS系统;照片由KONICAMINOLTA打印机打印。

1.3摄影方法

检查前先将长骨摄影辅助架固定于探测器版前方。

体位:全脊柱:分别拍摄(1)全脊柱站立前后位:患者直立,双眼平视前方,双腿微分,双足间距与肩等宽,头背部紧贴辅助架背板,双臂自然下垂,握住扶手,固定姿势。(2)全脊柱站立侧位:患者侧立,呈自然曲度,双臂向前平举置于一侧扶手上,一侧身体紧贴辅助架背板。全下肢:一般只需站立正位:因高度问题,拍摄全下肢是需垫一个垫高凳,患者站在凳上,身体直立,头背部、臀部、足跟部紧贴辅助架背板,双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臂分别置于两侧扶手之上固定姿势。

摄影参数:(1)摄影距离:1.8m~3m,正位:管电压75kv,侧位93kv,自动控制mAs。分2~3段曝光采集分段图片信息。(2)影像显示:全脊柱从寰枕关节至尾椎。全下肢从髋关节至踝关节。

摄影过程:跟患者沟通后,选择长骨摄影模式,确定上下界,摄全脊柱片时,可嘱咐患者屏气,然后利用球管自动旋转功能,曝光时,按住曝光按钮不动,探测器自上而下运动,球管同步跟踪旋转,曝光结束后,松开按钮,系统生成分段图片后自动拼接生成全脊柱/全下肢图像。

2.结果

图像质量评价:(1)主观评价:由我科2名主治医师对图像按照《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有图像对位精度、分辨率、清晰度,是否符合临床要求;(2)客观评价:将图像连接处的结构测量其椎体上下缘距离、椎间距数值或测量双下肢右侧标度尺的刻度分度间距是否一致。综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给出最终结论,如下:系统自动拼接生成的图像实现了颈胸腰椎的无缝无错位的完美拼接,如图1、2、3,对比度高、清晰度高、密度均匀,各关节结构对位对线良好,满足诊断需求,满足临床需要。

3.讨论

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精准度高,对比度高,无拼接伪影,操作简便、费用低,易于传输和保存,其生成的图像相较于之前手动拼接的图像更接近患者的真实情况,误差率小,节省时间,过渡自然[3];DR全脊柱摄影相较于CT而言辐射剂量小很多,相较于核磁共振(MRI)全脊柱仰卧位的费用降低很多,检查时间也大幅缩短,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相当宝贵,且比CT、MRI更能反映患者负力位下的结构情况。

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采集原始图像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X线管垂直运动的同时探测器跟随X线管同时上下运动,第二种是X线管相对静止在一个感兴趣区的中心,随探测器上下垂直运动而上下转动角度[4]。我科的德国西门子YISO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此方法是为偏转角的取像方法,能使同层面的物体投影成一条直线,以标尺对齐刻度的剪接就能表明全脊柱影像与垂直悬挂的标尺具有相同的准直性[5]。

因此检查方法覆盖范围较广,所以对患者敏感部位的放射防护变差,但患者所接受的总剂量减少。同时为了减少重拍率,检查前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减少移动伪影,训练患者的呼吸,减少呼吸伪影,嘱咐患者去除检查部位的装饰物,防止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DR全脊柱负立位影像能更清楚准确地反映全部椎体的密度、椎体和椎间隙的形态以及生理曲度的变化,精确地测量cobb角,而cobb角>10°时才能诊断为脊柱侧弯,当其>40°时,必须进行脊柱矫形固定和融合的手术;DR全下肢影像对临床关节病变置换手术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向朝辉,朱培贵,零刚新.DR全脊柱及下肢立位摄影与全景拼接后处理图像的对比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5):41-42.

[2]范志刚,许波,潘森鑫,等.图像拼接软件在数字化摄影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4):782-783.

[3]华建明,蒋飚,李万里,等.高感度数字化全脊柱摄影的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3):323-325.

[4]孙涛,姜勇,李大鹏,等.X射线数字成像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1):31-33.

[5]栾炜,余正贤,王坤,等.DR在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影中的优势[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