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浅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方法

刘金利

◎刘金利

(河北唐县迷城中心学校,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62-01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愿学、乐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一种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较高目标,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望。

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它的特征是自主自愿地学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不是漫无边际,完全凭学生意愿。而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在长期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结果。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心理学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更能激励其进一步成功所做的努力。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几节内容中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意志品质;学习平面几何内容时,着力培养学生不为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获得知识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信心,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不屈不挠坚强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人才需要。

(一)、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这里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结,必须让学生掌握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已远比掌握现有知识更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学习进行科学指导,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科技发展迅猛,一、二十年后以后,很难预料学生需要哪些知识,社会又需要什么型的知识性人才。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意、灵活性强、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学生在校学习只是终生学习的一小部分。他将还面临离校后所遇到的一些新知识、新形势、新现象等等的再学习,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不应再停留在知识传授与接受上,而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当作是对所要学习的能动选择、判断、加工和改造的过程。所以,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还对其一生的命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古时有位哲人说过“授之以鱼,仅一饭之需,但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

三、学习知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传授——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却在课堂上减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让学生逐渐产生依赖思想,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自主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厌学,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从而成绩得不到提高,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去面对具有选拔人才的高考。郭慧智老师说:“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就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学,实质上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优化教学目标,彻底改变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要阵地,我们应把这个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老师的启发下去发现问题,积极讨论,在广泛交流与积极思维的冲撞中获取新知识,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体验了自主探究的成功快乐,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轻松愉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要使学生主动地在数学教学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意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起的学习,学生就会感到疲倦,听课、做作业就会勉强为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学习,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者会出现不愿进教室,辍学现象。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使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在教法上,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学生间互相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关爱每一位学生

自主学习,并不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爱“学困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发现亮点及时肯定表扬,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视情况妥善处理。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严格要求,引导他们从多种方法解题,做到“一题多解”。学生互相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会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就是空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要鼓励学生将听不懂的、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或同学求问;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课堂上按教师的引导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热情、严谨对待,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无价值不要嘲笑,要做正确的引导说明;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立即回答时,不要责难学生,更不要忽悠学生,可告诉课下解决。总之,对学生提出有见解的问题时,要充分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养成自学的习惯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成绩好的学生都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初中数学课显得更为重要。现在有的学校搞课程改革,提出“先学后教”的理念,其实是先要求学生自学,那些问题难懂、那些内容是重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教师讲课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小练笔,当堂巩固所学内容,减轻了学生课后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