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腹股沟股疝漏疹右侧腹股沟斜疝1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右侧腹股沟股疝漏疹右侧腹股沟斜疝1例报告

段园华

段园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卫生院315193)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67-01

病例:汤某,女性,35岁,农民。因“发现右侧大腿根部可复性肿块4年余”入院。病人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大腿根部可复性肿块,腹部用力时肿块可增大,平卧时肿块可消失,当时未重视未就诊,近3月来发现肿块逐渐增大,至目前约鸡蛋大小,突出感右腹部胀痛。

病人孕3产3存3。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肥胖,体重:90Kg,身高:165cm。心肺无殊,腹部膨隆,皮肤完整,无手术疤痕,右侧腹股沟区未及包块,右侧腹股沟管外环口冲击感不明显,右侧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下方可及一肿块,大小约5cm×8cm,呈椭圆形,质软无皮温升高无压痛,平卧时可回纳,站立时用手压住股管外口右侧卵圆窝冲击感明显。

辅助检查:B超示:右侧腹股沟股疝。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股疝。拟行“右腹股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术中见疝囊及疝旁脂肪组织通过股管股环至卵圆窝外口,股环明显松驰扩大,打开疝囊,见疝囊内有大网膜组织,推之回纳腹腔,疝囊颈位于腹股沟区股管股环处,术中探查发现病人腹股沟管外环口松驰扩大,并发现一疝囊,打开疝囊,疝内容物已回纳,疝囊颈部位于腹股沟管内环口,内环口松驰扩大。疝囊颈部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故决定行“右侧腹股沟股疝、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经过顺利,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复诊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讨论:股疝是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斜疝是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股疝发病率约占腹外疝3%-5%,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女性骨盆较宽大,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股管上口宽大松驰而易发病。临床表现: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不能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的缘故。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5:1;右侧比左侧多见。临床表现: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有的病人开始时肿块较小,仅仅通过深环刚进入腹股沟管,疝环处仅有轻度坠胀感。此例病人,即为大腿根部可复性肿块入院。分析其漏诊原因为:1、女性病人肥胖,腹部脂肪厚,腹股沟区肿块小,不明显未触及发现。2、术前辅助检查不完善不全面,查腹股沟区B超时平卧位时肿块可能已经回纳未能及时发现。3、当一个诊断明确时,未全面分析病情,如该病人肥胖且为多产妇,腹股沟肌肉、韧带、筋膜较为松驰,并发存在斜疝可能性明显升高。

所以,临床上遇到此类病人时,特别是择期手术病人,应全面分析病情,认真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应尽量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B超时要求病人平卧站立时两种姿势检查。术中探查腹股沟外贸环口,以防马鞍疝、多发疝可能。避免漏诊,避免病人再次手术,治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