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前提训练是关键方法是根本习惯是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兴趣是前提训练是关键方法是根本习惯是保障

张志华

——浅谈学习数学的"四要素"

张志华(山东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山东淄博255086)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3-036-02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要学好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方法、习惯这四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这四个因素都很重要,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却各不相同,概括而言:兴趣是前提,训练是关键,方法是根本,习惯是保障。

一、兴趣是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对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都耳熟能详,我想,学生的学习如果离开了兴趣,那简直可以说是暗无天日,没有一点光明。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尤其明显,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过程乏味、枯燥,目前,"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初中,每年有不少学生因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而辍学。所以,在如此背景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兴趣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有的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在数学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对趣味、新颖、鲜明的事物敏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各种各样激趣的方法,多创设一些符合学生生理规律而又有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点燃了,那么数学学习的引擎就拉动了,数学学习的航船也便将能起锚远航了。

二、训练是关键

加强学生对各类数学问题的训练,这在实际教学中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手段和途径,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但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大家却对这个方面的话题讳莫如深,避之惟恐不及,大概以为一谈"训练"就是跟不上形势的表现。我想大可不必谈"训练"而色变,其实,数学学习离不开大量的训练,否则数学学习就无法巩固和发展。我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这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注意知识的梳理和结构掌握,并进行较多样的"变式训练",通过"练题"来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当然,我们传统的训练中尚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数学能力的发展不全面,尤其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关注,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个性品质的关注;数学学习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等等。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而理应为"训练"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在数学训练中我们要使其更生活化、情境化,要注重数学训练开放性和探索性,应强调数学训练综合性和策略性,而应去掉数学训练陈旧、抽象的算理概念。总之,在新课标下,我们的数学训练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数学训练走"精讲精练"之路,既减负又增效,使数学训练真正发挥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作用。

三、方法是根本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一思想源远流长,当今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观点。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由此可见,学会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根本。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总结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注意几个方面,(一)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孩子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二)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三)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四)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四、习惯是保障

在教学中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特征往往表现得比较琐碎,并且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因而以往教师和学生都常常容易忽视它的作用。然而,学习习惯是一个大问题,它其实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有力保障。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最后却毁在自身的不良习惯上。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作为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也许不知在哪里就可能搁浅而会导致前功尽弃;相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们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甚至我们可以无后顾之忧,乌申斯基说得好"良好的习惯乃是人们在其神经系统里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而人在整个的一生中就享受着它带来的利息。"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有多么重要,它不仅保证现在,更保障将来。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有很多,也很零碎,因此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加以引导、培养,比如预习和复习,比如上课的听与练,比如语言的逻辑性、解题的条理性……这些都要教师不厌其烦的去要求,去纠正。

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习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时我想教师的最大气力和心血也许就是也应该是花费在了培养学生习惯这上面。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着力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激发学科兴趣,加强能力训练,形成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学好数学,受益终身,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