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初中历史参评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保定市初中历史参评教学设计

田东

◎田东

(河北唐县葛公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38-02

摘要:以初中历史第十三课教材《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例释说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的经过和意义,重点分析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中的战役和故事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不必过多讲述。但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没有一个全面的概念。要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红军的长征。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红军生活的艰辛和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平台。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讲所熟悉的故事,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出问题的答案。由于学生的形象记忆终于理性理解,加入适当的电视片段,加以场景的形式,不仅增强他们对长征中艰辛的感官认识,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长征的开始。掌握遵义会议的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①课堂中通过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和《长征》诗,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问题意识。

②通过教师对长征是我们暂时的失利、敌人暂时的胜利开始,变成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牢记振兴中华的重任,自觉地以此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影视辅助法等;

2.学法。学思结合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3.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60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学生: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教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多媒体显示)请看电视剧《长征》中的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等几个片段(播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老师:长征过程中是什么事件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学生:是遵义会议。

老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同学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教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召开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下面我们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军事行为及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完成)

遵义会议前:表现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遵义会议后:进行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结果,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教师:从哪些事实来说明长征取得了胜利?

师生:(共同完成)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教师:(幻灯片呈现上述内容)

教师:红军长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终于取得了胜利。请同学讲讲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学生:(讲故事)

教师:“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请同学们结合书本来说一说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教师:新华网延安10月19日电(记者刘书云、梁娟)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4日,毛泽东等率红一军团继续南下,准备和红十五军团会师,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中央红军到达陕西甘泉县南象鼻子湾时,看到两军会师就在眼前,毛泽东高兴地召集会议,发表了著名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讲话。

当时,鹅毛大雪一片片飘落在毛泽东的军帽、军衣上,飘落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片片雪花就像电波,将毛泽东的讲话传遍整个苏区,传向全国各地。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教授说。

据史料记载,那天,天降大雪,陕北大地银装素裹。毛泽东站在雪地里,亲切地对大家说:“我们长征胜利结束了,敌人围追堵截的计划破产了!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走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份,翻越了五岭山脉、苗山、娄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及雪山草地、万水千山。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未有过的真正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

高尚斌说,红军长征本来是被迫的战略转移,但共产党人却将这样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长征途中,红军所到之处,打土豪、分田地,讲政策、刷标语,遍撒革命火种。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历史事实表明,红军是英雄好汉,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说,虽然毛泽东这段著名论断当时只是对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讲的,但历史证明,它同时也是红二、四方面军长征的真实写照。“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是对整个长征的经典概括。

“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多媒体显示上述内容)

教师: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你不能理解的?

学生:为什么说:“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教师:(多媒体显示)“我们有许多优秀的同志倒在长征途中,但是,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周恩来

“长征血与火的斗争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经过长征洗礼的党员和红军,是我党我军的精华,许多人后来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江泽民

教师: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归纳。

学生:(归纳)学习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理解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学习了本课的内容后,请说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应该是什么?

学生:(讨论)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诗朗诵——毛泽东的《长征》,再次深刻理解伟大的艰难的长征。(播放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