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任务驱动法”凸显课堂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巧用“任务驱动法”凸显课堂实效性

万明丽

万明丽

(青岛同安路小学,山东青岛266035)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索、勇于开拓创新的自学能力。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教师引领—自主探究—同伴互助—知识建构”的策略来进行课堂学习。巧用“任务驱动法”,凸显信息技术课实效,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巧妙进行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任务要富有挑战性,要能激发求知欲,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疑激趣”。如学习三年级Word中的“替换”操作,授课时,笔者设计了一段文字,其中有三十处的词语“老虎”要求学生将其全都换成“斑马”,并对操作进行计时。一般来说,学生都会运用以前所掌握的方法进行操作。等学生意识到进行相同重复操作效率很低、很烦琐的时候,教师适时提问:“能不能找到更为简便快捷的操作呢?”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替换”操作的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了。这时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探究,思维豁然开朗,对“替换”操作的掌握也就变得尤为深刻。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任务细化,精心设计坡度小的任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中生趣”,不断体验到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任务的设计应突出实效性、趣味性、挑战性,并且难度要适中。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三课《文章修修又改改》中,可以将教学任务细化成以下三个:

1.删除输错的字

下面同学们把打开的“字典大楼”一文读一读,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什么错误?(“啊”字错了)同学们平时写字,哪个字写错了,可以用橡皮把它擦掉,在电脑上写错了字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修改文章中的错字。(出示课题:文章的修修又改改)任务一:好,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如何删除这个错字“啊”。看看哪个小组研究的速度快、方法多。完成任务找学生演示,给做得好的学生发金星,并给他的小组加分。

总结方法:

(1)“前删”的方法。(用“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字。在“啊”字后面单击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这里,在键盘上敲一下“退格”键,“啊”字就删掉了。

(2)“后删”的方法。(用“Delete”键)删除光标后面的字。在“种”字前面单击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这里,在键盘上敲一下“Delete”键,“啊”字就删掉了。

2.加上漏掉的字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文章中的错字删掉了,删完后发现在文章里有很多地方漏掉了字,你能把这些漏掉的字加上吗?任务二:好,请参照课本16页,将漏掉的字加上。先做好的同学奖励小金星。

3.撤销错误的操作

任务三:在“住着”的后面加上“好多”两个字,你完成了吗?快看啊,涛涛一不小心多输入了一个“好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他快速回到误操作之前的状态吗?(找学生回答,并引出“撤销”命令。)如果你执行了“撤销”操作后又后悔了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小组协作。)注:有时候,我们执行“撤销”操作后,又后悔了,觉得不应该撤销,这时我们就可以单击“撤销”按钮旁边的“恢复”按钮,就可以恢复刚才的撤销操作了。

这样,学生会感到任务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可以“跳一跳摘到桃子”,可以在小组内协同解决,学习兴趣盎然。

二、重视学生在任务完成后的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准备并实施好课堂上要采用的评价方式及奖励机制,特别是以合作小组作为评价的单位,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又能让各层的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笔者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教师评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质量,准确性高,但有时也会“武断”。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敢说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这几个方式结合使用,能促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为此,我们特地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各个年级的评价表格,每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易于操作,简便可行,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积极地学习、健康地成长,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也是喜在心头,溢于言表,并且越来越积极地配合学校工作。这种积极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就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所关注。

总之,只要教师肯钻研,有策略地巧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能取得信息技术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