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55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55例疗效观察

于辉孙晓辉刘雅琴

于辉孙晓辉刘雅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开发区医院医务科264205)

【摘要】目的观察陈杏二黄汤加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5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对症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自拟补肾平喘汤汤加减,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3%;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平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自拟补肾平喘汤汤加减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btonchialasthma)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气道高反应性而致气道通气障碍。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1]。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随着近年来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的加重,本病发病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西医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以抗感染、茶碱类药等为主,近期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远期疗效不理想。笔者自2010年7月-2011年7月运用自拟补肾平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55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7月本院门诊共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44.67±21.97)岁;病程1年以内7例,1-5年11例,5年-10年17例,10年20例,平均病程(8.17±3.49)年。对照组55例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2.33±18.99)岁;病程1年以内5例,1年-5年19例,5年-l0年13例,l0年18例,平均病程(8.83±3.49)年。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2](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物理、化学性刺激、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增加15%以上,且FEVI增加绝对值>200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2.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辨证属肾虚夹瘀型,症见喘促日久,反复发作,发时喘促气短,动则加重,喉有痰鸣,咳嗽,痰白清稀不畅,畏寒汗多,腰酸肢软,面色苍白,舌淡苔滑或厚,脉沉细或滑。

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炎、解痉平喘、抗过敏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补肾平喘汤加减治疗。组方:熟地10g、山药18g、山萸肉20g、陈皮l0g、麻黄5g、黄芩12g、杏仁10g、沉香6g、桔梗20g、鱼腥草20g、地龙10g、红花15g、苏子9g、茯苓15g。加减:咳喘、口咽干燥加麦冬10g、五味子10g;痰浊壅盛、气喘难平加葶苈子15g;。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00ml,两组均一个月为1疗程。

1.4疗效观察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制定《支气管哮喘医治指南》[2]。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增加>35%;显效:哮喘发作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增加量25%-35%;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一秒钟呼气容积增加盘15%-20%。仍需服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l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2=4.6809,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所有哮喘患者是以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要病理学特征[4],免疫球蛋白是呼吸道最主要的防御成分。发挥效应的靶细胞所释放的相关蛋白可损害气道上皮,增加血管通透性,促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引起气道阻塞[5]。治疗通常采用抗炎、平喘、抗过敏,以消除急性炎性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多,使气道通畅,从而恢复通气功能。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外邪犯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老欲引起。若本病反复发作,日久损伤肺肾,精气内夺,肺之气阴亏耗,不能下萌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为喘。肺肾气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气血瘀滞。因此,肺肾气虚、痰阻血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麻黄宣肺止咳,地龙和麻黄相配,一寒一温,清宣肺气,沉香陈皮行气止咳;桔梗既升又降,以升为主,功擅宣通肺气,升清降浊,清源利水,疏通肠胃;杏仁辛散苦降,以降为主,长于宣通肺气,润燥下气,滑肠通便,解痉平喘;黄芩、鱼腥草清热化痰,红花活血化瘀,苏子宽中利气,消痰定喘。全方共凑补肾纳气,活血化瘀,化痰平喘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陈皮有扩张气管的作用。麻黄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桔梗能增强气管分泌,稀释痰液有较强的祛痰和镇咳作用。本观察发现,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且从根本上改善哮喘病的病理基础,使病情缓解或痊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6,9(6):486.

[2]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l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6-9.

[4]李明华,殷凯生,朱栓立.哮喘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9-100,548.

[5]姚泽忠.细胞因子网络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