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竭外周镇痛效应的药理研究和反向药理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龙血竭外周镇痛效应的药理研究和反向药理学

成丽娟

成丽娟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400)

【摘要】现代研究表明,龙血竭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是,目前学界并未彻底了解龙血竭中的有效成分。本文围绕着龙血竭的药理机制,采用反向药理学研究方法,建立一个新型的药效物质概念,分析龙血竭的药效物质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龙血竭;药理研究;反向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42-02

龙血竭是我国云南地区傣族的一种常见药材,有“活血圣药”的美称。现代研究表明,龙血竭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经过临床证实,龙血竭在治疗痔疮、溃疡、痛经和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展现出较强的镇痛作用。此外,不同于其他镇痛类药物,龙血竭带来的副作用非常小,毒性很低。因此,可以提取龙血竭中产生阵痛作用的成分,开发研制出安全高效的镇痛药物。但是,目前学界并未彻底了解龙血竭中的有效成分和药理机制。在前人的研究中,认为龙血竭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外周疼痛信息的传导来发挥其镇痛效果[1-2]。本文围绕着该药理机制,采用反向药理学研究方法,建立一个新型的药效物质概念,分析龙血竭的药效物质和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1.传统药物中的药效物质新型概念

对以龙血竭为代表的民族传统药物进行药效物质分析,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点。以传统药物为基础,根据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多种药物靶点,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而开发新药,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缩短开发时间[3]。但是,传统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多为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体,研究者难以确定具体的有效成分,也无法确定其中一种成分是否可以独立产生作用。在提取有效成分的过程中,必须将各种化学物质的有效性和有效性产生的条件弄清楚,才能保证药物疗效。目前,“药效物质”并没有完整的概念,人们往往从字面上孤立地看待有效成分,而忽略了药效产生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传统药物药效物质的现代概念。首先,有效成分指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得药物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其次,药效物质指有效成分能够代替药物作用于机体并能产生与药物同等作用的物质。

建立新型的药效成分定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研究传统药物有效成分遇到的成分不清问题,可以制定出研究策略,定向筛选出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或者化学成分组合,从而开发新药,替代传统药物。

2.龙血竭发挥外周镇痛效应的药效物质

采用新型的药效成分定义,并建立反向药理学研究模式,参考前人研究,可以制定实验方法,提取具有镇痛效果的有效成分[4]。我们从剑叶龙血树中提取龙血竭,并从龙血竭中进一步提取黄酮类单体化学成分以及化学成分组合,将这些成分对TTX-S钠通道电流以及大鼠DRG细胞TTX-S进行调制,通过分析其药理数值,来判定龙血竭的药效物质基础。

实验结果显示,龙血素B可以对DRG细胞TTX-S钠电流进行调制,因此可以确定龙血素B是药效物质之一。剑叶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A以及剑叶龙血素B的组合可以对TTX-R钠通道电流产生调节。因此这三种物质的组合也是药效物质。除了离体细胞实验以外,还进行了动物实验,通过微电极细胞外记录设备,可以证实在动物的脊髓背注射龙血竭可以使神经元放电,剑叶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A以及剑叶龙血素B的组合也可以实现放电作用。

3.龙血竭药效物质中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

研究认为,药物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可以产生对抗或者联合。学者Greco建立了药效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可以分析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5]。本研究中,可以采用该模型分析龙血素B、剑叶龙血素A和剑叶龙血素B在控制DRG细胞TTX-R电流的相互作用。在模型中,有效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采用α表示,α的绝对值越大表明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当α为正数时,表明成分之间可以联合,而当α为负数时,则表明成分之间为对抗作用。α=0时,则表明成分之间无作用。将各个成分带入模型,经过计算,发现龙血素B、剑叶龙血素A和剑叶龙血素B在控制DRG细胞TTX-R电流的相互作用时的α值为4.54。因此,可以认为这三种有效成分存在联合作用。这种协同作用的具体机制和原因还尚不明确,期待进一步的研究。

4.总结

反向药理学是一种研究传统药物的新型研究方法,通过建立药效物质的新概念,并设定研究方案和模式,可以检测和分析传统药物有效成分的组成和其中的相关作用。通过对龙血竭外周镇痛效应的药理研究,认为其有效成分为龙血素B以及剑叶龙血素A和剑叶龙血素B的组合,而三种有效成分之间存在联合作用。该研究只是初步认定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发新药物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敏,陈素,刘向明.龙血竭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诱发放电的药效物质[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12(15):1130-1142.

[2]钟月平.中药龙血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09):2469-2470.

[3]陈玉立,陈素,刘向明.龙血竭镇痛和阻滞神经传导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10(22):2446-2447.

[4]陈素,吴水才,曾毅,刘向明.龙血竭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镇痛机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05(07):1030-1032.

[5]许元明,苏秀芳.广西龙血树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3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