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三关,精心训练——语文教学札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严把三关,精心训练——语文教学札记

单立愿

单立愿(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山东枣庄277300)

反思过往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味到,严把读、悟、训三个关口,并精心的组织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一、读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些教师,一篇课文学生还没读两遍书,就稀里糊涂教完了。每篇都这样蜻蜓点水的过去,学生能学到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能怪学生吗?要怪只能怪教师。是教师光为了赶进度,剥夺了他们读书的权利。这种误人子弟的做法必须得到纠正。

如何抓好学生的读呢?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初读、细读、精读、朗读、默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不能一古脑儿都上。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运用。初读、细读、精读一般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初读用于整体感知,细读用于理解内容,精读用于解析语段。其它形式的读,可根据需要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朗读、默读每课不可少。朗读利于训练学生的吐字发声,默读利于训练学生凝神思考。尤其朗读要多鼓励学生放胆去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文中的情感气魄。配阅读一般适于诗歌散文,有烘染气氛的作用。分角色读一般适于记叙性文体,易于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读的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受陶冶,在读中对读书有兴趣。读的工作做得扎实充分,教的任务即完成了一半。

二、语文的学习贵在善“悟”

“悟”要讲方法。在反复的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套“悟”之道。

1.边读边悟。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领悟,以读促悟。读要读得认真,悟要悟得专注,方能悟得明白,悟得深入。

2.点拨中悟。学生苦思冥想,自悟而不得。思维正处在“愤”和“悱”之间时,教师可相机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3.合作中悟。学生自主探究而不解的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的智能潜质,有利于问题的破解,并能收到取长补短之功。

4.联系中悟。许多在学生看来貌似困难的问题,教师一旦机智地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同身受,常有顿悟之效。

5.补充中悟。教学中的有些问题,不是学生理解不了,而是在学生的思维与问题中间有个断裂带,阻碍了学生思维的伸展。必须填补上这个断裂带,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学生才会豁然开朗。比如引导学生理解《紫藤萝瀑布》中的主旨句时,如果单凭文本提供的信息,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但如果适当补充文革中的“左倾”思潮等资料,就使学生较好理解。

6.对比中悟。一是抓住教材中可比性材料,利用其中的可比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能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较深刻的认识。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两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心理进行对比,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二是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引导学生梳理单元内容时,可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从内容到形式多方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

7.情境中悟。对于教学中一些学生思之不得的问题,教师有时可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有时可根据需要,讲述一个类似的故事,或是一段亲身的经历,或用多媒体放映有关情景片断,常常能把学生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

三、学生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一个“练”字

“练”应该成为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根主线。“练”不能呆板机械,而要灵活多样。

1.自主式练。就是由教师提出一些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发动自己的力量去尝试,如课前预习,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读书质疑,课后自由复习等。

2.巩固式练。即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练习。

3.拓展式练。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篇与课文有可比性的文章,让学生延伸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知能的有效迁移。

4.模仿式练。教学中,对于文本中的一些表达上的精妙之处,如词语、句子、句式、修辞、写法等,可安排学生模仿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技巧将大有助益。

5.趣味式练。有时为了不让学生对练习感到乏味,教师可设计一些趣味性习题让学生做,如成语接龙、对对联、评价广告中的错字现象、诗歌背诵快车赛等,易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