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董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董平

董平

石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石门县415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12月份共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总数10129份。采用Kirby-Bauer方法采取药敏试验,依据好相关标准展开鉴定分析。结果:检出细菌1609株,阳性率15.9%(1609/10129),其中革兰阳性菌390株,革兰阴性菌970株,混合菌占249株;细菌培养分离菌株排名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9株、肺炎克雷伯菌164株、铜绿假单胞菌103株、表皮葡萄球菌45株。结论:在抗生素使用率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基于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加强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脑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可控制院内感染,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利用率。

【关键词】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细菌耐药性,多指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受性。如果细菌出现耐药性,将会对药物的临床效率产生影响。临床研究表明,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有天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而这两种原因多由于细菌染色体基因引起,遗传性特点较为明显[1]。天然耐药性抗生素常见的有氨基糖普类与链球菌。细菌与抗菌类药物接触后,就会出现抵抗力,继而出现繁殖的情况。发挥杀灭敏感性细菌的作用,有利药物耐药性的提高。因而,需合理、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保证临床用药有效率。本文研究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12月份共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总数10129份。标本来源主要是静脉血3737份、痰液1317份、尿液981份、粪便367份、分泌物3608份(包括脓液、胎膜、羊水、尿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前列腺炎液、眼分泌物等)、其他119份。

1.2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细菌,并进行分离和鉴定。使用材料:格兰仕阴性杆菌药敏板条CN09、GN13与格兰言行球菌药敏板条P535。实验操作:所有送检标本均按照常规方法分离病菌,采用Kirby-Bauer方法采取药敏试验。利用肉汤稀释方法检测抗菌药物MIC值,以此鉴定分析细菌耐药性。

1.3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出细菌1609株,阳性率15.9%(1609/10129),其中革兰阳性菌367株,革兰阴性菌390株,革兰阴性菌970株,混合菌占249株;;细菌培养分离菌株排名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9株、肺炎克雷伯菌164株、铜绿假单胞菌103株、表皮葡萄球菌45株。

2.1检出细菌构成

(1)革兰阳性菌的构成:G+菌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69株、表皮葡萄球菌45株、肺炎链球菌34株、屎肠球菌25株、无乳链球菌28株、粪肠球菌15株、化脓链球菌10株、其他64株。(2)革兰阴性菌的构成:G-菌中大肠埃希菌429株、肺炎克雷伯菌属164株、铜绿假单胞菌103株、鲍曼不动杆菌3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普通变形杆菌30株、液化沙雷菌35株、阴沟肠杆菌68株、粘质沙雷菌18株,其他76株。(3)混合菌群234株,标本主要来源于分泌物和尿液,大多为不合格标本。

2.2细菌耐药情况分析

(1)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33.14%,即MRSA的检出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7.04%,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7.51%,利福平对葡萄球菌属有很好的抗菌作用。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48.89%,即MACNS的检出率,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未发现对糖肽类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2)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明显,仅对碳青霉烯类、B-内酰胺抑制剂复方制剂(除外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在90%以上,主要耐药机制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模式基本与大肠埃希菌类似,但敏感性一般高于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任然是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最强的药物。(3)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75%以上。

3.讨论

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与临床抗生素广泛性使用、细菌耐药性基因等因素相关[2]。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性菌株会持续性出现,导致临床治疗效率不断下降。针对此,临床医护人员就应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滥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尤其是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以及耐药菌效果好的药物,应适当延长临床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细菌的天然耐药性与细菌染色体基因相关,且具有遗传性,会持续性的具备这一类型耐药菌。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就需要针对细菌耐药性加强用药管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定[3]。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有必要建立微生物实验室,严格规范细菌药敏试验操作,采用病源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技术,加强临床药物使用质量管理,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微生物检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与合理性。

综上所述,在抗生素使用率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基于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加强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脑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可控制院内感染,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毛巧霞,孙美兰,陈锋,等.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17):3920-3922.

[2]陈奕伸,杨盈盈,梁嘉碧,等.我院微生物检查常见检出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5,14(29):4072-4076.

[3]魏琼.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4(12):181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