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程度与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程度与护理干预

李桂莲樊新霞

李桂莲樊新霞

(高青县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6300)

【摘要】目的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分娩质量的影响作用与重要关系,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调整产妇心理状态以提高分娩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孕妇100例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随机分组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心理状态及相关分娩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产妇生产方式的比较显示护理干预组自然分娩率80%高于常规护理组50%,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组总产程,孕妇产后出血量,并发生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产妇心理状态的好坏对分娩结局有直接影响作用。对产妇生产前进行护理干预可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最佳状态,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分娩后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分娩结局,保证新生儿出生质量。

【关键词】产妇心理状态分娩质量护理干预临床疗效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035-02

从受孕到分娩是自然生理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孕妇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孕产妇既有对新生儿的渴望,又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及分娩经验对生产过程存在焦虑及恐惧心理。不良情绪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反应造成产程延长,疼痛剧烈、宫缩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正常分娩及新生儿质量[1]。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提供孕产妇生理、心理等综合性护理,帮助产妇了解相关知识,消除不良情绪,以最佳生理及心理状态完成整个分娩过程,提高顺产率及新生儿质量,减少产后并发症事件发生。本实验为研究产妇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质量的影响,特选取10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产科孕产妇100例。将待产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其中A组待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26.1±6.1)岁;孕期34~41周,平均(37.2±1.8)周。B组待产妇年龄21~33岁,平均(27.6±6.5)岁;孕期35~41周,平均(37.4±1.5)周。所有待产妇均为单胎初产者,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均无明显的高危因素,无明显剖宫产指征.排除精神类疾病,排除合并内科严重疾病者。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及妊娠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将两组待产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病房,A组予传统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产前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由责任护士负责对待产妇进行产前科普知识讲解,利用挂图、健康教育手册、影像资料等方式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主要内容包括孕期膳食营养,体重管理,胎儿自我监护、临产前兆、宫缩的原因、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等。讲解自然分娩、剖宫产的相关知识:自然分娩的好处为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在产道挤压作用下,可以降低新生儿“湿肺”的发生率,告知产妇自然分娩时产生的疼痛是可以耐受的,同时自然分娩缩短了产妇住院时间,减少经济支出,产后并发症少,产后易于恢复;而剖宫产术是在产妇出现难产、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等剖宫产指征后才进行的,并不是正常分娩方式,剖宫产可能出现术中和(或)术后并发症,切口疼痛影响产妇活动及哺乳,增加住院时间、费用,影响体形恢复。积极鼓励孕妇增强自然分娩的决心和信心,消除不良情绪。指导产妇产前进行触摸-放松训练及呼吸训练方法。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治疗环境,保证病房干净整洁,室温及湿度恒定。每日定时通风及充足采光。②产时护理嘱产妇生产前多进食高热量、高营养食物以储备能量进行分娩。允许家属陪伴,最好由其丈夫陪伴,准爸爸是产妇的精神支柱,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安慰,适当表扬产妇所取得的进展有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助产士一对一进行产程指导,细心观察产妇的变化,根据和产妇的交流沟通,了解产妇的具体情况,并实时向医生汇报。助产士整个产程始终陪伴产妇,增强产妇安全感,帮助产妇缓解紧张情绪,分解注意力减轻疼痛。生产过程中可鼓励产妇多排尿,使子宫造成反射性刺激可引起宫缩,加快产程并使盆腔脏器保持空虚,使产妇获得舒适感。对胎膜未破的产妇,根据不同产程阶段,指导产妇采取适合的舒适体位,第一产程鼓励产妇室内活动,积极沟通鼓励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宫口开全后,协助产妇取平卧位,上产床,膀胱截石双膝外展双手抱膝,使髋关节高度屈曲,增加骨盆出口的前后径,并指导产妇呼吸方式及宫缩时向下屏气用力,适时给予鼓励,直到胎儿完全娩出。

1.3观察指标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生产方式的比较护理干预组自然分娩率80%高于常规组50%;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生产方式的比较(n/%)

组别例数自然分娩助产剖宫产

A组5025(50.0%)21(42.0%)4(8.0%)

B组5040(80.0%)8(16.0%)2(4.0%)

注: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2两组产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护理干预组总产程,孕妇产后出血量,并发生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产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组别总产程(h,x±s)产后出血量(mlx±s)并发症(n/%)新生儿Apgar评分(分,x±s)

A组9.12±1.21124.38±4.5811(17.7%)9.57±0.46

B组7.11±1.3465.83±5.412(3.2%)7.97±0.21

P000.0010

注:两组比较P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结论

近年来诸多研究报道指出,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结局、产后恢复及新生儿质量均有密切关系。影响产妇分娩的各类因素中胎儿及产道因素相对固定,分娩时体力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状态影响。对于头胎初产妇而言,整个孕期都是不可知的,由于分娩经验的缺乏,焦虑、紧张甚至恐惧情绪都会接踵而来。不良情绪造成体内大量5-羟色胺分泌,可能导致产妇疼痛感加剧[2-3]。另外,紧张焦虑可能造成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升高[4]。另外不良状态会直接影响子宫血液供应情况,影响产程正常进展,造成产后出血量增大。产妇入院后对其进行完善的护理干预可使其全面正确的了解分娩知识。详细了解分娩过程,消除不良情绪并提升自然分娩的信心;对其进行产前相关训练,可帮助其松弛肌肉及神经,将生理及生理状态调节至最佳水平[5]。生产过程中家人与护理人员的陪伴可使其获得心理支持及安全感并提高其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减少了负面情绪所导致滞产发生的可能性。本次实验为研究产妇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特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程度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完善护理干预组产妇其自然生产率,分娩期间各项指标及新生儿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产妇。完善的护理干预可帮助产妇调整心理状态,使其顺利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对保证产妇分娩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产妇心理状态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可调整产妇分娩前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可显著降低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新生儿出生质量,促进产后综合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浪,叶磊,肖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4(4):4-5,12.

[2]李彩军,李艳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分娩产妇术后疗效和消化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z1):117.

[3]范丽娟.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74-75.

[4]袁月香,吴香莲,喻美贞等.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26-29.

[5]周婉靖,金红,舒雪梅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