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医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临床研究

李浩德

四川省地质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医治疗,对比2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最终痊愈率60.9%、显效率28.3%、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便隐血转阴时间(4.1±1.0)d,住院时间(4.3±0.4)d,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快速控制黑便、呕血等症状,综合疗效显著,恢复速度更快,效果优于西医疗法。

关键词:中医;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患者因为胃部、试管或十二指肠等部位发生病变而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积极治疗,拖延病情会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本研究为寻求有效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了单纯西医疗法与疗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的方法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1.8±2.7)岁;首次出血12例,反复出血34例;出血量100~1400ml,平均出血量(532.7±20.4)ml;出血原因:食管炎2例、复合溃疡4例、胃炎8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治疗组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2±2.4)岁;首次出血14例,反复出血32例;出血量100~1600ml,平均出血量(540.2±13.7)ml;出血原因:食管炎3例、复合溃疡4例、胃炎6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与病情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根据病情灵活选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局部止血,质子泵抑制剂、血管加压素等药物或凝血因子全身止血。具体在适当生活调理、健康教育指导后,行药物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两次,早晚餐前30min空腹口服,法莫替丁药物10mg,每日两次,早晚餐后30min口服,4周为一疗程。

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胃中积热证:此类患者因大量积血淤积胃内,内热蕴结,胃火上逆而气机阻塞,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方以泻心汤加味凉血止血、泻火清胃:大黄20g、黄芩15g侧柏叶10g、白茅根20g茜根炭20g、牡丹皮15g,大小蓟各15g、白芨15g、生地20g、黄连10g。

脾虚不摄证:此类患者因不同程度出血而血气虚弱,主诉表现为黑便或血便、胃脘痛、胀痛、隐痛、吐血、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诊断为伤及脾气,气虚而未气脱,方以归脾汤养血益气、健脾止血:党参30g、白术15g、当归15g、山药15g、白芨15g、熟地20g、仙鹤草15g、白芍15g、茯苓10g、黄芪30g。龙眼肉15g,阿胶10g,乌贼骨15g。

肝火犯胃证:肝气郁结,化火上炎,伤及脾胃,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以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黄芩15g,桅子12g,丹皮15g、当归10g、柴胡8g、白术12g、龙胆草12g、生地20g、白芍15g、茯苓10g、

肠道湿热证:淤血淤积肠胃,湿热互结,阻滞中焦,症状主诉为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方以槐花散联合地榆散止血、除湿热:槐花30g、地榆15g,茜草15g,黄芩15g,侧柏叶15g、黄连12g、山桅12g、当归10g。茯苓10g。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评价2组综合疗效:治疗1周后黑便、呕血症状完全消失,大便隐血试验转阴,为痊愈;治疗后黑便、呕血等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隐血试验(+),为显效;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改善,为有效;治疗后症状及大便隐血试验均无好转,为无效[2]。

记录并对比2组大便阴血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综合疗效

对照组最终痊愈9例(19.6%)、显效11例(23.9%)、有效22例(47.8%)、无效4例(8.7%),总有效率91.3%;治疗组最终痊愈28例(60.9%)、显效13例(28.3%)、有效5例(10.9%)、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恢复效果

对照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3~21d,平均(8.6±1.4)d;住院时间3~16d,平均住院时间(6.9±0.8)d。治疗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1~7d,平均(4.1±1.0)d;住院时间2~11d,平均住院时间(4.3±0.4)d。治疗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便血、吐血范畴,主要因经络损伤、脏腑失调所致,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消化道功能紊乱、脏腑病变,血气乱行而外溢,多数患者过度劳累、饮食不当[3]。

中医临床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胃中积热证、脾虚不摄证等不同类型,通过望闻问切和必要的检查判定证型后对症治疗[4],活血、化瘀、通络、祛湿除热、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从根本上消除病机,调理上消化道机能、促进患处恢复新生,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副作用[5]。

本研究为寻求有效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了单纯西医疗法与疗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的方法及疗效,治疗组最终痊愈率60.9%、显效率28.3%、总有效率100%,表明中医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提高治愈率,且适用于所有类型、年龄段的患者;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辨证治疗止血效果好,恢复快,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董丽丽,傅志泉.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节气特征分析与护理对策[J].重庆医学,2014,(23):3055-3056.

[2]石淑青.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135-1136.

[3]王彬.泻心汤合十灰散配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2例[J].陕西中医,2014,(7):850-851.

[4]吴赵兴,张晓群,张永龙等.健脾止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169-1170.

[5]任大梅.中医中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