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浅谈颅脑损伤的护理

陈丽梅(大兴安岭松岭区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急症,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护士精心细致的观察病情,熟悉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掌握护理特点可有效防治并发症促进康复。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中男38例,女12,年龄8-72岁。其中脑挫伤12例,颅内血肿22,脑震荡9例,颅底骨折7例。

2护理

2.1护理评估

2.1.1评估创伤局部情况伤口的部位、大小、数目、性质,伤口是否整齐或参差不齐,是否存在静脉窦破裂引起大量出血,穿通出伤口人口的连线是否横过重要结构,有无脑脊液外漏,是否黏有头发、泥沙及其他污物,有无骨折片外露,有无致伤物嵌顿于骨折处或颅内。

2.1.2评估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持续时间如病人受伤当时无昏迷随后转入昏迷,或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都反映病人存在急性脑受压征象,在急性期可能为血肿或脑肿胀,慢性期可能为脓肿。

2.1.3评估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重伤者多数伤后立即出现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大量失血可导致休克发生。

2.1.4评估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膨出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早期常因颅内血肿、急性脑水肿和脑内感染引起,晚期主要由于脑脓肿所致。

2.1.5评估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高热及脉速等颅内感染毒性反应。

2.1.6评估有无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视野缺损等脑损伤症状:当损伤位于脑功能区累及脑神经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神经损害。

2.1.7了解辅助检查结果①颅骨x线平片可明确是非贯通伤还是贯通伤,有助于对骨碎片与异物在颅内的存留情况的了解,对指导清创手术有重要作用。②CI、扫描可显示颅骨、脑组织的损伤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对碎骨片及异物定位,发现颅内或脑内血肿等继发性改变。③脑血管造影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外伤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④腰椎穿刺了解颅内有无感染征象。

2.2一般护理

2.2.1体位意识清醒者采取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宜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

2.2.2饮食护理一般病人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呕吐频繁宜暂禁食,昏迷病人须禁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交感神经麻痹使胃肠血管扩张,淤血。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胃酸分泌增加,损害胃黏膜屏障,导致粘膜缺血、局部糜烂出血,消化道出血也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防治胃肠道出血或腹泻,密切观察。并采用胃肠外营养。

2.2.3降低体温由于伤口感染或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常导致患者发烧,高热使机体代谢增高,加重脑组织缺氧,应采取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温水擦浴、冰帽降温,禁忌擦浴后颈、前胸、腹部。必要时采用冬眠低温疗法。

2.2.4躁动的护理躁动不安是脑挫裂伤急性期的常见表现,护士在排除颅外因素(缺氧、尿潴留、肢体受压)后。首先应考虑是脑水肿或颅内血肿所致的颅内高压。床旁加床栏或约束带以防病人坠床,当患者突然由安静转为躁动或自躁动转为安静,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病情是否加重,不能掉以轻心。

3加强呼吸道管理

3.1呼吸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最常见死亡原因,因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血液。

3.2观察呼吸频率、节率并准确记录。

3.3昏迷或术后病人应常规持续吸氧3-7天,采用鼻导管中等浓度吸氧,氧流量2-4L/min。

3.4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设置气管切开护理盘,每日更换,每小时常规气道冲洗气道,痰液随时吸引。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用生理盐水50ml加糜蛋白酶5mg,配成溶液滴入套管内稀释痰液,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4严密病情观察

4.1意识状态意识是反映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证,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对病人反应做出评分,以判断意识状态的变化,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

4.2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有无上升,呼吸节律、深浅度,是否有呼吸困难和呼吸暂停,及脉搏的强弱变化,如几项指标同时变化,应识别是否是颅内压增高所致的代偿性生命体征。

4.3瞳孔正常瞳孔2-5mm,双侧等大同园,对光反射灵敏。颅脑损伤的患者因损伤部位不同常引起瞳孔变化。如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是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所致。如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射消失伴眼球运动障碍,常见脑干损伤的表现。因此应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由于颅内压增高可以导致脑疝发生,因此瞩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因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都可以引起胸腔压力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护士应严密观察以发现压力升高的早期征兆,和保护病人防止颅内压升高的状况。颅内压增高给予脱水药及利尿药治疗时要注意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它是医生调整药物间隔时间的依据。

6其它

在做好以上护理措施的同时也要做好紧急手术前常规准备。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取得积极配合。